西樵山

祇林楼阁赤霞封,窈窕丹梯路几重。

洞倚擘云扶日月,山悬飞雨下芙蓉。

秋阴乍变中峰树,江色常分上界钟。

东岭有僧何处问,莲花知是远来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西樵山的壮丽景色与神秘氛围。首句“祇林楼阁赤霞封”,以“祇林”点出山中寺庙之所在,而“赤霞封”则渲染了一种神圣而瑰丽的景象,仿佛整个山林都被赤红的霞光所覆盖,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接着,“窈窕丹梯路几重”一句,通过“丹梯”这一意象,形象地描绘了通往山顶的山路蜿蜒曲折,如同一条红色的阶梯,隐喻着修行之路的艰辛与漫长。同时,“几重”二字,既强调了山路的复杂多变,也暗示了攀登过程中的重重困难和挑战。

“洞倚擘云扶日月,山悬飞雨下芙蓉”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西樵山的自然奇观。前句中的“洞倚擘云”描绘了山洞紧贴云层,仿佛要将天空撕裂,寓意着山洞的深邃与神秘;“扶日月”则夸张地表现了山洞的高大,仿佛能支撑起日月星辰,赋予了山洞以非凡的力量和威严。后句“山悬飞雨下芙蓉”则以“飞雨”和“芙蓉”构成一幅动态的画面,雨水从山顶倾泻而下,如同盛开的芙蓉花,不仅展现了山雨的壮观,也赋予了山林以生机与活力。

“秋阴乍变中峰树,江色常分上界钟”两句,将视角转向季节变换与时间流逝。秋天的阴云突然变化,使得山中的树木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而江水的颜色则始终与山上的钟声相呼应,仿佛时间在这里被静止,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最后,“东岭有僧何处问,莲花知是远来踪”表达了对僧人的敬仰与追寻。诗人似乎在询问,东岭的僧人是否还在修行,而那朵莲花,是否就是远道而来者的象征。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对佛教文化的崇敬,也蕴含了对精神追求与自我超越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西樵山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修行与精神世界的探讨,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6)

黄在衮(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海珠远眺

莲花如蒂石鳌擎,灿灿珠光海上明。

东眺扶桑看浴日,西迎郁水拱神京。

森森古木巢孤鹤,滚滚洪涛吼巨鲸。

天辟南州钟此胜,何人不动濯缨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海珠

明珠的的现中流,万里蓬瀛指掌收。

吞吐鲸波浮海日,参差帆影过江楼。

气蒸龙蜃摩尼出,磬落禅宫泽国幽。

羽鹤翩翩空外度,碧天寒露湛清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小金山

灵洲肄水石门前,流入佗城到海边。

潭伏鱼龙腾斗气,寺环峰岫锁萝烟。

真人玉局苔痕古,福地金光返照悬。

此日乘槎聊一泊,妙门芳躅尚依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过梅岭

风度谁如宰相隆,燮调经济亮天工。

关通巧凿重峦险,血食崇祠万世功。

春早梅花过驿使,日高驰道挂晴虹。

犹思入谷瞻依地,金鉴精诚感慨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