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朱阁非新构,青松只旧林。
佛澄今巳逝,无复听铃音。
这首挽诗以哀悼的笔触,描绘了朱阁与青松的静默场景,以及对已逝禅师佛澄的深切怀念。首句“朱阁非新构,青松只旧林”,通过对比朱阁的非新与青松的依旧,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朱阁可能曾是繁华之地,但如今不再,只有那古老的青松依然挺立,象征着永恒与不变。
接着,“佛澄今巳逝,无复听铃音”两句,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对佛澄禅师离世的哀痛之情。禅师已逝,再也听不到他所常有的铃音,这不仅是对个人的哀悼,也蕴含了对禅师精神和智慧的追思。铃音在佛教中常与法号、修行或某种仪式相关联,其消失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融入了对逝者的怀念与对生命流转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禅宗文化的独特理解。
不详
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之一。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佛性无来去,群生自尔悲。
达观应大笑,政足见渠痴。
作糜活饿夫,分食及龟鱼。
林深幽磬晚,犹想定回初。
丹成神仙去,井冽寒泉食。
甘美无比伦,华池咽玉液。
仙台高几许,时时覆云气。
一去三千年,令人每翘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