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浣溪纱·春怨》由明末清初诗人曹溶所作,描绘了一幅春日离愁别绪的画面。
首句“莺粟花开又别家”,以莺粟花的盛开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即将离开家园,踏上旅途。莺粟花的美丽与离别的哀愁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
接着,“蘑芜绿上小窗纱”一句,通过绿意盎然的蘑菇和装饰着窗户的纱帘,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细腻情感。蘑菇的生长与窗户的装饰,都成为了春天生命力的象征,与主人公即将远离的现实形成对比,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粉墙西去即天涯”一句,将情感推向高潮。粉墙代表了主人公即将离开的家园,而“西去”则意味着旅程的开始,与“即天涯”相呼应,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未知世界的向往与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下半阙“白雨偷将春令换,黄昏惯使客心邪”中,“白雨”不仅描绘了春雨的景象,也暗喻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春雨的“偷”字,赋予了自然现象以人的情感色彩,表现出时间不自觉地改变一切的无奈。而“黄昏”则是夜晚的前奏,象征着一天的结束和新的开始,同时也是孤独和思乡情绪的触发点,让客居他乡的人内心更加复杂和矛盾。
最后,“愁来那得好山遮”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主人公面对离愁别绪时的无助和无奈。好山虽能遮挡视线,却无法阻挡内心的愁绪,形象地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整体而言,《浣溪纱·春怨》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成功地捕捉了春日离愁的微妙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感观察和对人生离合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