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纱.春怨

莺粟花开又别家,蘑芜绿上小窗纱,粉墙西去即天涯。

白雨偷将春令换,黄昏惯使客心邪,愁来那得好山遮。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鉴赏

这首《浣溪纱·春怨》由明末清初诗人曹溶所作,描绘了一幅春日离愁别绪的画面。

首句“莺粟花开又别家”,以莺粟花的盛开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即将离开家园,踏上旅途。莺粟花的美丽与离别的哀愁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

接着,“蘑芜绿上小窗纱”一句,通过绿意盎然的蘑菇和装饰着窗户的纱帘,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细腻情感。蘑菇的生长与窗户的装饰,都成为了春天生命力的象征,与主人公即将远离的现实形成对比,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粉墙西去即天涯”一句,将情感推向高潮。粉墙代表了主人公即将离开的家园,而“西去”则意味着旅程的开始,与“即天涯”相呼应,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未知世界的向往与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下半阙“白雨偷将春令换,黄昏惯使客心邪”中,“白雨”不仅描绘了春雨的景象,也暗喻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春雨的“偷”字,赋予了自然现象以人的情感色彩,表现出时间不自觉地改变一切的无奈。而“黄昏”则是夜晚的前奏,象征着一天的结束和新的开始,同时也是孤独和思乡情绪的触发点,让客居他乡的人内心更加复杂和矛盾。

最后,“愁来那得好山遮”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主人公面对离愁别绪时的无助和无奈。好山虽能遮挡视线,却无法阻挡内心的愁绪,形象地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整体而言,《浣溪纱·春怨》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成功地捕捉了春日离愁的微妙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感观察和对人生离合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78)

曹溶(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一络索.行中僧将卖药赋此坚之

焦团坐破添云甑,佛多长命。

白堤游女十分娇,偏唤出、韩康姓。

一派冷香诗径,淹留无定。

直饶手挽上池来,怕未识、英雄病。

形式: 词牌: 一落索

霜天晓角.春怨

亭阴弄碧,懒把金樽侧。

莫怪泪痕常满,与东风、旧相识。

芳信连朝隔,玉箫吹不得。

最是恹恹心性,比垂杨、更无力。

形式: 词牌: 霜天晓角

霜天晓角.同香山敬可夜坐倦圃

月华千顷,画烛摇花冷。

恰到五湖深处,平生事、付渔艇。

鹤警铜壶静,做成今夜永。

正是愁肠无限,几片叶、送秋影。

形式: 词牌: 霜天晓角

巫山一段云.偶咏

蝶戏湘裙带,花衔宝髻绒。

深深妆阁乍相逢,眉黛为谁浓。

婉步疑生月,娇歌不耐风。

寄情摇曳玉光中,休更托春葱。

形式: 词牌: 巫山一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