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雨香庭院,正秋桐垂乳。中有词人倚声处。
想鹅笙生计,象管闲情,都付与、花下小鬟低度。
一枝渔笛在,绰有家风,吹出蘋洲旧时谱。
如幄翠阴阴,拍遍阑干,浑不觉、指尖凉聚。
便坐到、长廊月西斜,尽红豆抛残、莫惊鹦鹉。
这首《洞仙歌》由清代女词人萧恒贞所作,以周笃甫太守的“紫桐花西填词图册子”为背景,石君嘱咐她为此作词,她便填了这首《洞仙歌》作为回应。
词中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雨后庭院,秋日的梧桐树垂下果实,词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倚声而作。鹅笙和象管代表了文人的生活情趣,都被赋予了花下的小鬟轻柔地演绎。一曲渔笛悠扬,带着家风的韵味,吹奏出蘋洲旧时的旋律。翠绿的树荫下,拍着栏杆,指尖感受到的凉意,仿佛是红豆抛洒的痕迹,却并未惊动鹦鹉。
整首词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对文人雅趣的深情赞颂,既有视觉上的美丽画面,也有听觉上的悠扬旋律,更蕴含了情感的细腻表达。通过“紫桐花西填词图册子”的背景,展现了词人与自然、与艺术的和谐共融,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不详
风絮难团,波萍易碎,吴艭梦断而今。
打桨江头,十年弹指光阴。
啼莺散后垂杨老,惹词人、泪浣离襟。
更谁堪、钗语盟寒,镜约愁深。
颦眉恰似初三月,奈修娥乍见,偏促西沉。
榻雨釭花,等闲凉到鸳衾。
霜潮瘦尽鱼笺冷,怕思量、侬也难禁。
怎消它、薄劣春怀,闷损秋心。
嫩烘霞,娇腻雨。一树桃鬟,艳到红如许。
别后花开今几度。门掩东风,寂寞谁为主。
乍春来,春又去。无计留春,怎个留人住。
燕子泥香晴昼午。梦影分明,记得双栖处。
庭前嘉树天然秀。传家别业承堂构。灯火易黄昏。
闲身课子孙。奇书藏万卷。试诵先芬远。
隔竹听吟声。数它雏凤清。
万竿森秀。鹤妥凉云仙梦瘦。倚遍阑干。
吟袖多应怯暮寒。风枝婀娜。绝似吴兴文与可。
笋熟茶温。细雨春林客到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