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七夕》由明代诗人金幼孜所作,描绘了七夕节的夜晚,雨后的清冷与宁静,以及人们对于爱情的期待与感慨。
首句“雨洗烦嚣属早秋”,开篇即以雨后之景渲染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将读者带入一个凉爽而宁静的早秋之夜。接着,“露华月影静悠悠”进一步描绘了月光下露珠闪烁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意境,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夜的深沉与神秘。
“谩从天上占乌鹊,空向河边望女牛。”这两句借用了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乌鹊和女牛分别代表了牛郎和织女,他们虽然相隔银河,但人们仍然希望他们能够相聚,象征着人间对于爱情的执着与期盼。
“旅馆倦吟偏对酒,谁家乞巧独登楼。”这两句则通过旅人和乞巧节的情境,展现了人们在节日中的情感状态。旅人在旅馆中疲倦地吟唱,借酒浇愁;而乞巧节的女子则独自登楼,祈求心灵的寄托。这两句不仅描绘了个体的情感体验,也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
最后,“自缘鄙性真成拙,欲诉天孙半是愁。”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和爱情的无奈与感慨。他觉得自己性格愚拙,难以表达心中的情感,甚至在向天上的仙女(天孙)倾诉时,心中也充满了忧愁。这种自我反思和情感流露,使得诗歌更加贴近人心,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七夕》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七夕节的浪漫氛围,以及人们对于爱情、生活和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