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雨洗烦嚣属早秋,露华月影静悠悠。

谩从天上占乌鹊,空向河边望女牛。

旅馆倦吟偏对酒,谁家乞巧独登楼。

自缘鄙性真成拙,欲诉天孙半是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七夕》由明代诗人金幼孜所作,描绘了七夕节的夜晚,雨后的清冷与宁静,以及人们对于爱情的期待与感慨。

首句“雨洗烦嚣属早秋”,开篇即以雨后之景渲染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将读者带入一个凉爽而宁静的早秋之夜。接着,“露华月影静悠悠”进一步描绘了月光下露珠闪烁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意境,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夜的深沉与神秘。

“谩从天上占乌鹊,空向河边望女牛。”这两句借用了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乌鹊和女牛分别代表了牛郎和织女,他们虽然相隔银河,但人们仍然希望他们能够相聚,象征着人间对于爱情的执着与期盼。

“旅馆倦吟偏对酒,谁家乞巧独登楼。”这两句则通过旅人和乞巧节的情境,展现了人们在节日中的情感状态。旅人在旅馆中疲倦地吟唱,借酒浇愁;而乞巧节的女子则独自登楼,祈求心灵的寄托。这两句不仅描绘了个体的情感体验,也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

最后,“自缘鄙性真成拙,欲诉天孙半是愁。”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和爱情的无奈与感慨。他觉得自己性格愚拙,难以表达心中的情感,甚至在向天上的仙女(天孙)倾诉时,心中也充满了忧愁。这种自我反思和情感流露,使得诗歌更加贴近人心,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七夕》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七夕节的浪漫氛围,以及人们对于爱情、生活和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收录诗词(745)

金幼孜(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中秋宴集和答胡学士

直舍西头俯禁城,捲帘坐待月华明。

诗题綵笔誇先就,酒注银瓶劝满倾。

蟾桂风清微有影,金茎露下不闻声。

北来此会应难得,且共酣歌咏太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赋黄侍读瑞菊诗(其一)

旧植芳丛护粉墙,一枝红艳独呈祥。

骈花疑夺天工巧,异质偏含雨露香。

华萼有心同晚节,双娥无力倚新妆。

当年三径浑閒事,未许陶潜独擅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赋黄侍读瑞菊诗(其二)

朝罢看花日几回,开筵数喜共追陪。

竞传红玉双呈瑞,未许金钱独占魁。

并蒂重含瑶露润,联葩高映紫霞开。

玉堂展卷题佳句,流庆应知及后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题秋江卷

黄台地迥接沧洲,有客栖迟独罕俦。

夜雨湖边三亩宅,西风江上一虚舟。

凉云野水秋无际,岸芷汀兰晚更幽。

何日投簪归梓里,访君南浦共追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