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虎台

碧草连金虎,青苔蔽石麟。

皓齿芳尘起,纤腰玉树春。

倚瑟红铅湿,分香翠黛嚬。

谁言奉陵寝,相顾复沾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碧绿的草地连接着金色的老虎雕像,青苔覆盖了石头上的麒麟图案。
洁白的牙齿在尘土中闪烁,细腰如同春天的玉树般动人。
她倚靠在瑟琴上,红铅湿润,分发的香气中透出翠黛般的忧愁。
谁说这仅是侍奉陵墓的场景?看着彼此,不禁泪湿衣巾。

注释

碧草:绿色的草地。
金虎:金色的老虎雕像。
青苔:青色的苔藓。
石麟:石头上的麒麟图案。
皓齿:洁白的牙齿。
芳尘:尘土中的芳香。
纤腰:细腰。
玉树:比喻女子如玉般的身姿。
倚瑟:倚靠在瑟琴上。
红铅:红色的铅笔或化妆品,古代妇女常用。
翠黛:翠绿色的眼眉。
奉陵寝:侍奉陵墓(可能指宫女或妃子)。
相顾:相互对视。
沾巾:泪湿衣巾,表示悲伤或感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比和借代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古迹的怀念之情。碧草如金虎一般铺展开来,青苔覆盖着石头上的麒麟,形象鲜明,色彩斑斓。皓齿指的是清澈的泉水,从芳香的尘土中涌出,纤细的腰身比喻为玉树,在春天里生长旺盛。这两句通过对泉水和树木的描写,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接下来的倚瑟红铅湿,分香翠黛嚬,则是对一处幽静之所的描绘。倚瑟可能指的是依靠着琴瑟(古代弦乐器)的情形,红铅湿意指环境中的温暖与湿润;分香则是说香气散发,翠黛嚬可能是对某种植物或装饰的描述。这两句营造出一种安静、温馨而又不乏奢华的氛围。

最后两句“谁言奉陵寝,相顾复沾巾。”则突然转入对历史的反思。奉陵寝可能是指某个古代帝王的陵墓,而诗人却感慨地问道,谁会说这里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相顾复沾巾”则表达了一种遗憾和怀旧之情,像是人们在回忆过去时,不禁泪水涟涟。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古代历史的追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收录诗词(393)

温庭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本名岐。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字:飞卿
  • 籍贯: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
  • 生卒年:约812—866

相关古诗词

南湖

湖上微风入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

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

芦叶有声疑雾雨,浪花无际似潇湘。

飘然篷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春日

柳岸杏花稀,梅梁乳燕飞。

美人鸾镜笑,嘶马雁门归。

楚宫云影薄,台城心赏违。

从来千里恨,边色满戎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春日访李十四处士

花深桥转水潺潺,角里先生自闭关。

看竹已知行处好,望云空得暂时闲。

谁言有策堪经世,自是无钱可买山。

一局残棋千点雨,绿萍池上暮方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

几年辛苦与君同,得丧悲欢尽是空。

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

三春月照千山道,十日花开一夜风。

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满枝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