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

桃花门外三月头,有美人兮眇中洲。

泛呼木兰寂无语,举手相招老白鸥。

白鸥见人头上笠,洒洒西江雨痕湿。

足知心事两相忘,翻然飞出青蘋立。

日斜何许一笛愁,西州回首望东州。

春风吹水柳花落,不见鹤归江上楼。

楼前青青草尺许,中有能言两鹦鹉。

声声浑不说他人,祗谓祢衡骂黄祖。

形式: 古风

翻译

桃花盛开的三月之初,有一位美人坐在小岛上。
她轻唤木兰,周围一片寂静无声,她挥手招呼着一只老白鸥。
白鸥看见她的斗笠,西江的雨点打湿了它,仿佛知晓她的心事。
她忽然飞起,站在青萍之上,心情似乎有所释放。
夕阳西下时,何处传来哀怨的笛声?她回头看向东方。
春风拂过水面,吹落了柳絮,却不见白鹤归巢于江边的楼阁。
楼前有一片青草地,约一尺宽,两只鹦鹉在其中。
它们的叫声含糊不清,似乎只在谈论祢衡痛斥黄祖的故事。

注释

桃花:春天的花朵。
美人:美丽的女子。
眇:视力不好。
木兰:一种树名,这里可能指代人或物。
老白鸥:年长的海鸥。
洒洒:形容雨点纷飞。
青蘋:水生植物,这里可能象征女子的清雅。
笛愁:笛声中的忧愁。
西州:地名,可能指代远方。
鹤:一种长颈鸟,象征高洁。
鹦鹉:能模仿人语的鸟。
祢衡:东汉名士,以直言敢言著称。
黄祖:东汉末荆州牧,曾得罪祢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江景图。开篇"桃花门外三月头,有美人兮眇中洲",设置了一个温馨而静谧的场景,桃花盛放之际,一位美丽的人物出现在河中的小洲上,给人以淡雅脱俗的感觉。

接着"泛呼木兰寂无语,举手相招老白鸥",诗人在一片寂静中驾起小船,轻声呼唤着木兰花,而木兰花却是沉默的。这里的木兰寂静可能隐喻着一种心灵的宁静或者对远方美人的怀念。而举手招引老白鸥,则表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白鸥见人头上笠,洒洒西江雨痕湿",白鸥看到有人戴着斗笠,可能因为天气原因,这个细节描写增添了一丝淡淡的忧愁感。同时,西江之水因细雨而变得湿润,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某种情绪。

"足知心事两相忘,翻然飞出青蘋立",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希望与美人之间的心事都能遗忘,让心灵得到解脱。最后一字"立"给人一种突然、坚决的感觉。

下片"日斜何许一笛愁,西州回首望东州",日光渐斜,一曲高远的笛声带来了无尽的忧伤。诗人的目光从西州向东州望去,是对远方美人或故土的一种深情怀念。

"春风吹水柳花落,不见鹤归江上楼",春天的风吹拂着河面,柳絮随风飘散,而那高耸的江楼却不见鹤鸟的踪迹。这两句增强了诗中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感慨。

最后"楼前青青草尺许,中有能言两鹦鹉。声声浑不说他人,祗谓祢衡骂黄祖",在高楼前的绿意盎然之中,有两只会说话的鹦鹉,它们的声音并不讨论别人,只是不断地提及某位祢衡和谩骂某个叫黄祖的人物。这部分可能隐喻着诗人对世间是非或者特定事件的看法。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象描写,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收录诗词(134)

张埴(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西州访旧诸公皆沿檄去偕江一父过郎官湖赋此

一池汉水秀可餐,十年借我江南看。

阴山夜半黑风起,此水与我心都寒。

可惜野狐不革面,当来栖凤俱生翰。

湖亭谢荷著句稳,霜月记忆浮杯宽。

端期岁晚同不朽,报答地主老郎官。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过玉山庄居

樵路交行石,人家半住云。

向来披野服,曾到醉山樽。

虎迹沿坡见,鸡啼隔树闻。

白头离乱日,只认是桃源。

形式: 五言律诗

赤壁矶

秋清亦足发,弄水俯晴川。

顾影非坡月,昂首是梵天。

人才三国后,边信十年前。

吹笛归樊口,芦花落满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鸡冠花(其二)

众卉在篱下,惆怅秋光同。

老农面寸垢,满口封培功。

吾亦事吾事,买菊浇寒筒。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