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云阁

越山东南号胜绝,古寺岩洞穷高深。

山云出为洞口雨,或时散作岩下阴。

不有神物此蟠据,安得气类长相寻。

寺僧爱云恐云远,置阁云上蹑以临。

岂惟忧怀独舒悦,更许游客开尘襟。

客来祇知寓暂赏,不道归去还尘侵。

宁如僧住得安稳,终日自共云无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越山东南景色绝佳,古老的寺庙深入岩洞探索它的深远。
山上的云涌出洞口化作雨滴,有时分散在岩石下方形成阴凉。
若非有神灵栖息于此,怎会有同类常来探寻它的气息。
寺中的僧人爱云怕它远离,建阁楼于云上以便亲近。
这岂止让僧人独自欢愉,也让游客敞开胸怀欣赏。
游人来访只知短暂欣赏,却未料离去后尘世纷扰又会重来。
哪比得上僧人居住的安宁,整日与云相伴无需忧虑尘世烦扰。

注释

胜绝:极美的风景。
古寺:古老的庙宇。
岩洞:天然形成的石洞。
蟠据:盘踞,占据。
气类:同类,指有相似气息的人。
置阁:建造阁楼。
尘襟:尘世的烦恼或心情。
寓暂赏:暂时的欣赏,寓居欣赏。
尘侵:尘世的侵扰,回归尘世后的困扰。
安稳:安宁稳定。
无心:不带心机,自然无拘无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越山东南地区被誉为绝美的胜景,其中古寺和岩洞深邃而壮观。山中的云雾时而出现在洞口,洒落为岩下的阴凉,仿佛有神灵栖息于此。诗人赞叹这种神秘而和谐的气息,寺僧为了亲近云雾,特意在山顶建造了栖云阁,以便登高望云,既满足了自己的情感寄托,也欢迎游客来此洗涤心灵。游客们在此欣赏美景,但离去后又难免被尘世琐事所扰。相比之下,僧人能与云雾相伴,心境宁静,生活安稳。整首诗通过描绘栖云阁的景象,表达了对超脱尘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的向往。

收录诗词(833)

强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通判国博中斋诗

天下以中为大本,天地得中能自生。

古之圣贤一用中,政刑礼乐万事平。

于戏后世中道丧,政分宽猛刑重轻。

礼非俭陋则奢僭,乐不专一须锵铿。

其间万事亦颇僻,或过不及谁与绳。

今公奋然力追救,大署中字为斋名。

谓中之迹不可见,粲焉其道存六经。

尚书洪范有皇极,春秋王道为权衡。

在易之爻贵二五,于诗无邪义甚明。

子思著篇究根柢,王通命说垂仪刑。

夜探群书味中理,鸡鸣而作还奉行。

出处语默皆时中,措诸万事无侧倾。

有时宾至相与乐,咏歌亦作中和声。

檐前竹树有中色,四序不改长青青。

公今一州贰守政,千里犹变中庸氓。

异时朝廷赞天子,扩之四海中道成。

至得摄齐升公斋,一听中论退服膺。

形式: 古风

寄纯甫

相从浦阳官,三十月盈缺。

出必并辔游,居常对案啜。

予褊子能恕,子短予还讦。

久而见交心,中不容间舌。

乃于穷秋时,忽作远道别。

别肠如乱丝,一寸知几结。

别语如悲笳,一声凡数咽。

咽极继以号,旁顾亦惨切。

匹马独来归,山城雨初歇。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寄献王中丞

近侍才俱杰,明公望独尊。

纪纲新献府,德业旧王门。

礼乐陪朱邸,文章落紫垣。

训辞含鼓动,气槩独飞骞。

厌直词臣笔,坚求牧守藩。

图书迁禁閤,封部领家园。

晓日旌旗叠,秋风鼓吹喧。

万人瞻驷马,千骑簇双鞬。

令肃关河静,仁深草木蕃。

先皇俄侧席,百姓互攀援。

到阙何心绪,遗弓已泪痕。

东厢延进对,数刻慰烦冤。

一昨逢仁庙,三朝见圣孙。

风云归夙契,社稷入危言。

罄竭丹诚露,从容玉色温。

殿中繄执法,陛下肇披元。

爰立宫寮近,由来国史存。

台星看比比,淮水正源源。

白简抨弹后,洪钧宰制繁。

盛期开旦暮,伟烈照乾坤。

下客真疏鄙,参戎谬荐论。

去年趋大幕,累月奉清樽。

召旨催乘传,驽情剧恋轩。

此生犹断梗,在处是孤根。

岂自身难致,云谁手未援。

空弹愁坐剑,感慕主人恩。

形式: 排律

寄辟疆

忆昨枉君轩,始来就客邸。

尔仆方息肩,顾我遽屈体。

守阍前通名,倒屣出致礼。

相见吐论议,所学愈根柢。

徐为出巨编,彻若涉清济。

昏膜得篦刮,尘心逾易洗。

我亦露狂简,君曾不诃诋。

于时园正花,长日瓮盛醴。

插枝必满头,饮盏须露底。

未几踏归镫,相将洒别涕。

恋恋有情照,数数辱书抵。

自言困道途,仅能足盐米。

频吟口燥吻,久骑肉消髀。

首飞诗人蓬,肠苦孟郊荠。

学舍勉栖托,亨会复倾徯。

黄卷乐往圣,青襟列诸弟。

爱子乏先容,何人堪密启。

努力著要策,随诏献文陛。

形式: 古风 押[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