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二首(其一)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谿老人重钓归。

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

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八九月芦花满天纷飞,深水中垂钓的老人伴着夕阳余晖归去。
秋天的山,满眼都是浓浓的翠绿,云层下野艇靠着栏杆隐约可见。
拿着鱼竿寻找着小路,对着斜阳悠闲地拢梳着那满头稀疏的白发。
反而是商山四皓多管闲事,为皇太子定夺是非正误。

注释

谿:同“溪”。
重钓:深水中钓鱼。
槛:轩廊临水的栏干。
依依,隐约貌。
鹤发:鹤的羽毛白色,喻老人白发。
斜晖:同“斜辉”,指傍晚西斜的阳光。
翻:反而。
四皓:秦末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隐于商山,年皆八十余,时称“商山四皓”。
传说汉高祖敦聘不至,吕氏用张良策,令太子卑词安车,捐此四人与游,因而使高祖认为太子羽翼已成,清除了改立太子的意图。
储皇:即储君皇太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渔翁生活画卷。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季芦花飘飞的景象,以及南溪老人垂钓归来的情景。秋山的翠绿与云朵的依恋,营造出一种和谐自然的氛围。渔翁手持鱼竿,漫步于小径之上,闲适地梳理着鹤发,面对夕阳的斜晖,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诗的后半部分则以“却嫌四皓曾多事”一句,巧妙地引入了对历史人物的对比,表达了对渔翁淡泊名利、远离尘嚣生活的向往。四皓是历史上著名的隐士,他们曾参与汉初政局,但诗中却以“多事”来评价他们的行为,暗示了对渔翁这种悠然自得生活的推崇。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不仅展现了渔翁的悠闲生活,也传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向往。

收录诗词(8)

李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渔父二首(其二)

村寺钟声渡远滩,半轮残月落前山。

徐徐拨棹却归湾,浪叠朝霞锦绣翻。

形式: 七言绝句

东湖

万象城东雅入诗,半湖云霭捲残晖。

老龙惜雨慵离蛰,迷鹭逢人惯不飞。

岸僻自宜安钓石,水清谁碍濯尘衣。

使君公退便游此,却恐吾皇急诏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题翠微亭

竹根穿石嘴,松影入泉心。

不致玄玄处,白云徒自深。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侵]韵

出宰清江省亲秀水

天阙抵清江,萍泛七千里。

心目驻庭闱,恍如寻尺耳。

河伯念微衷,风师荐嘉祉。

澄澜协顺飙,天际堪屈指。

归欤膝下欢,奚独老莱子。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