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冯山的《再和二首(其一)》。诗中描绘了诗人归乡后面对春景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时光流逝、功业与命运的深思。
首联“归来相值故园春,坐对春风忽怆神”开篇即点明主题,诗人归乡正值春日,面对生机勃勃的景象,内心却涌起一股莫名的哀愁。这里的“忽怆神”不仅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感慨,也暗含了对人生易逝、岁月无情的感叹。
颔联“十里溪山依旧好,一番花木为谁新”进一步展开画面,十里溪山的美景依旧,但花开花落,四季更迭,不禁让人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里通过对比“依旧好”与“为谁新”,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颈联“青云功业虽留我,白日光阴奈趁人”则转入对个人命运的反思。诗人意识到尽管自己曾追求过青云之志,但时间如白驹过隙,难以把握。这句诗既是对个人经历的总结,也是对世事无常的深刻领悟。
尾联“道在不须论用舍,惟将时命托洪钧”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豁达态度。他认为,无论功名利禄还是平凡生活,都应顺其自然,不必过分计较得失。最后,他将个人的命运寄托于“洪钧”,即宇宙的规律,体现了对宇宙宏观秩序的敬畏和对个人命运的淡然接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景的描绘和对个人命运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感悟,以及在面对无常时的超脱与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