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林寺二首(其二)

宝林连上刹,独觉佛中尊。

石室真身隐,苔碑胜迹存。

空门留法嗣,俗舍有闻孙。

晴雨从民欲,枌榆万古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宝林寺与上刹相连,佛像在此显得特别尊贵。
石室中的佛像隐藏其中,古老的苔藓碑文记录着胜迹。
佛法在空门中得以传承,世俗居所也有后人子孙延续。
无论晴天雨日,都顺应百姓的心愿,枌榆树下蕴含着万古的恩泽。

注释

宝林:佛教名胜之地。
上刹:高级寺庙。
石室:存放佛像的石头建筑。
苔碑:长满青苔的古碑。
法嗣:佛法的继承者。
俗舍:世俗的住所。
枌榆:古代常用于比喻故乡或民间。
万古恩:长久以来的恩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佛教胜地的宁静与神圣。"宝林连上刹,独觉佛中尊"表达了宝林寺作为佛教圣地的一片崇敬之情,"独觉"强调了这里佛法的深邃和纯净。"石室真身隐,苔碑胜迹存"则描绘了一种时间的静谧与历史的沉淀,石室里隐藏着佛祖的真实躯体,而古老的碑文上记录了往昔的辉煌。

"空门留法嗣,俗舍有闻孙"表明宝林寺不仅是佛法传承之地,同时也是世人了解佛法、寻求智慧的地方。"晴雨从民欲,枌榆万古恩"则寓意深远,既有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有对历史长河中佛恩泽被赋予后人的感念。

整首诗通过对宝林寺外在景观与内在精神气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这片佛土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佛教文化传承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2)

宋日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宝林寺二首(其一)

年来试凋邑,如僧住破庵。

颇识众因果,宁忍事嗔贪。

晨飧虽不饱,夜梦却自安。

缅怀使里内,何异一室间。

痛痒举切身,恻怛失欢颜。

曾徵三异政,勿见两暑寒。

皇帝念闽壤,扫帅田从班。

红旗已开阃,紫气且度关。

负弩拟郊迎,襆被出市阛。

瞻蚀草木荣,觉此天地宽。

禾实吐离离,泉泻鸣潺潺。

一稔已可期,百忧顿能删。

群来乡士秀,共诉里胥奸。

飞走宁有据,乞取苦无端。

伤尔心肉剜,令我眉峰攒。

刑非所乐用,欲已良亦难。

五百决臀杖,雄卒捏手环。

于以宽民力,于以警吏顽。

亭午发丹阳,薄暮抵精蓝。

瓣香谒独觉,且过借一箪。

临风饱清供,穿云漫怀惭。

候骑未来报,主僧且盘桓。

桑下无三宿,挑包过别山。

形式: 古风

鬻庐

自叹年来刺骨贫,吾庐今已属西邻。

殷勤说与东园柳,他日相逢是路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春日

门掩东风老,无人载酒过。

半窗春梦短,深竹雨声多。

朽树湿生菌,残蚕已化蛾。

因思旧游地,台榭废笙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秋兴有感

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

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声。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