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堂春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形式: 词牌: 乌夜啼

翻译

昨夜风雨交加, 遮窗的帐子被秋风吹得飒飒作响。蜡烛燃烧的所剩无几,壶中水已漏尽,一次次的斜靠在枕头上,辗转难眠。 躺下坐起来思绪都不能够平稳。
人世间的事情,如同东逝的流水,一去不返,想一想我这一生,就像大梦一场。只有喝醉了酒才能排遣心中苦闷,别的方法都行不通。

注释

兼:同有,还有。
帘帏:帘子和帐子。
帘,用布、竹、苇等做的遮蔽门窗的东西。
帏,同帷,帐子,幔幕,一般用纱、布制成。
飒飒:象声词,这里形容风吹帘帏发出的声音。
烛残:蜡烛燃烧将尽。
残:尽,竭。
漏断:漏壶中的水已经滴尽,表示时间已经很晚。
漏:漏壶,为古代计时的器具,用铜制成。
频:时常,频繁。
欹枕:通彀,斜,倾斜。
欹枕:头斜靠在枕头上。
平:指内心平静。
世事:指人世间的各种各样的事情。
漫:枉然,徒然。
浮生:指人生短促,世事虚浮不定。
浮,这里为短暂、空虚之意。
醉乡:指人醉酒时神志不清的状态。
稳:平稳,稳当。
宜,应当。
不堪行:不能行。
堪,能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夜里的内心世界。起始两句“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通过风雨交加和窗帘轻轻摇曳的声音,营造出一种萧瑟的秋夜氛围,设置了一种哀愁和孤寂的情怀基调。接着“烛残漏滴频欹枕,起坐不能平。”则透露出诗人在这样的夜晚里难以入眠,心绪不宁,甚至连躺着都感到不安,反映了内心的忧虑和痛苦。

中间两句“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表达了一种宿命论和无常观,认为人生的荣辱得失如同流水一般消逝,生命本质上是虚幻和短暂的。这不仅是一种哲学思考,也是诗人对现实无奈情绪的一种抒发。

末了两句“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则是诗人表达一种逃避现实、寻求精神寄托的心理,通过饮酒来暂时忘却烦恼,找一丝慰藉。这里的“醉乡”指的是酒精带来的麻木和安宁,而非真正的地名。

整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对人生苦短的哲思,展现了诗人李煜在唐代末期那种内心的困顿和无力感,同时也展示了他在艺术上的成就。

收录诗词(72)

李煜(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 字:重光
  • 号:钟隐
  • 生卒年: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

相关古诗词

一斛珠

晚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

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

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形式: 词牌: 一斛珠

忆江南(其一)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忆江南(其二)

多少泪,沾袖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滴,凤笙休向月明吹,肠断更无疑。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忆江南(其三)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形式: 词牌: 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