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段著作山居呈诸同志三首次本韵(其三)

暂收丹陛迹,独往乱山居。

入雪知人远,眠云觉俗虚。

足垂岩顶石,缨濯洞中渠。

只见僧酬答,新归绝壑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暂时离开皇宫的繁华,独自前往偏远的山林居住。
踏入雪地深知远离尘嚣,卧于云间更感世俗空虚。
脚下的岩石顶着石块,帽带在山洞小溪中洗涤。
这里只听得到僧侣的对话,最近归来的人在深谷中潜心阅读。

注释

暂收:暂时离开。
丹陛:皇宫的台阶,代指皇宫。
独往:独自前往。
乱山:偏远、多山之地。
入雪:踏入雪地。
知人远:意识到与人的距离遥远。
眠云:卧于云间,比喻高远脱俗。
觉俗虚:感受到世俗生活的空虚。
足垂:脚下挂着。
岩顶石:岩石顶部的石头。
缨濯:帽带洗涤。
洞中渠:山洞中的小溪。
只见:只听得见。
僧酬答:僧侣之间的应答。
新归:最近归来。
绝壑书:在极深的山谷中阅读或书写。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山居生活的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内心感受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超脱与淡然。在“暂收丹陛迹,独往乱山居”中,“丹陛”象征着朝廷或官场,而“暂收”则表明诗人只是暂时离开了尘嚣的世界。"独往乱山居"显示出一种逃离红尘、隐逸山林的决心。

接下来的“入雪知人远,眠云觉俗虚”则描绘了一种孤寂而超然的情境。诗人在雪中感受到人烟稀少,而在云间睡眠时,对世俗的喧嚣和虚幻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足垂岩顶石,缨濯洞中渠”中的形象,更是将山居生活的孤寂与宁静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的足尖悬挂在岩石之上,而衣带则被洞里的溪流所濡湿,这些细节描写都是对隐逸生活的一种刻画。

最后,“只见僧酬答,新归绝壑书”中,“只见”表明诗人对外界的关注已经非常有限,只是偶尔看到一些佛教徒之间的问候和交流。而“新归绝壑书”则可能指的是诗人从山中归来后,所写下的记录或书信,这里的“绝壑”也许象征着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宁静的向往。

收录诗词(94)

无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僧,俗姓贾,贾岛从弟。少年时出家为僧,尝与贾岛同居青龙寺,后云游越州、湖湘、庐山等地。大和年间,为白阁寺僧。与姚合过往甚密,酬唱至多。又与张籍、马戴等人友善。攻诗,多五言,与贾岛、周贺齐名。亦以能书名,效柳公权体

  • 籍贯:范阳(今河北涿州)

相关古诗词

奉和裴舍人春日杜城旧事

早晚辞纶綍,观农下杜西。

草新池似镜,麦暖土如泥。

鹓鹭依川宿,骅骝向野嘶。

春来诗更苦,松韵亦含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官池上

迥疏城阙内,寒泻出云波。

岸广山鱼到,汀闲海鹭过。

泛沟侵道急,流叶入宫多。

移舸浮中沚,清宵彻晓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枝干怪鳞皴,烟梢出涧新。

屈盘高极目,苍翠远惊人。

待鹤移阴过,听风落子频。

青青寒木外,自与九霄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经贞女祠

朝赛暮还祈,开唐复历隋。

精诚山雨至,岁月庙松衰。

窥穴龙潭黑,过门鸟道危。

不同巫峡女,来往楚王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