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禅师道场

圣凡路上绝纤痕,解脱文殊各自论。

东土西天无着处,佛光山下一龛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解脱禅师道场》由宋代诗人张商英所作,通过对“圣凡之路”、“文殊菩萨”的描绘,以及对“东土西天”的探讨,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佛教思想。

首句“圣凡路上绝纤痕”,开篇即以“圣凡之路”为背景,强调了修行者在追求精神境界提升的过程中,应去除一切世俗杂念,保持内心的纯净与清明。这里的“纤痕”象征着细微的杂念和尘世的牵绊,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修行者需彻底清除这些障碍,方能踏上真正的修行之路。

次句“解脱文殊各自论”,进一步阐述了修行的过程。文殊菩萨是智慧的化身,在佛教中享有极高的地位。此句暗示,解脱之道并非单一路径,而是需要个体根据自身情况,结合智慧(文殊)进行深入思考与实践。每个人在寻求解脱的路上,都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体现了佛教中“因人而异”的个性化修行原则。

后两句“东土西天无着处,佛光山下一龛存”,将视角扩展至更广阔的时空维度,提出“东土西天”作为修行的两个极端,但真正的解脱之地却在“佛光山下一龛存”。这里,“佛光山”象征着精神的归宿,而“一龛”则代表了修行者最终达到的内心平静与觉悟状态。这两句诗巧妙地运用对比与象征手法,强调了在追寻解脱的过程中,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的平静与觉悟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哲思,不仅展现了佛教中关于解脱与修行的教义,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深刻洞察。它鼓励读者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宁静,通过自我反省与修行,达到心灵的升华与解脱。

收录诗词(124)

张商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秘魔岩

阅尽龙宫五百函,三年不下秘魔岩。

须知别有安身处,脱却如来鹘臭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咸]韵

宋老生殉难诗

血战保孤城,嗟哉宋老生。

身甘殉隋难,义不屈唐兵。

骨已尘埃尽,光犹日月争。

裴刘等死耳,谁重复谁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和前韵

东湖水落露堤沙,舟过湖心藻荇斜。

野径小桥穿竹巷,烟村疏柳间芦花。

新粳炊熟胭脂白,活鲫珍于丙穴嘉。

饮散肩舆乘皓月,烛笼何用两行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赠博士承议

南归迁客气平和,磊落胸中所得多。

白日过从唯陆谞,清宵梦想适维摩。

裴徊未忍捐鸡肋,寂寞犹能顾雀罗。

好与乡人敦薄俗,莫因哺啜负岷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