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送客

折秦淮露柳,带明月、倚归船。

看佩玉纫兰,囊诗贮锦,江满吴天。吟边。

唤回梦蝶,想故山、薇长已多年。

草得梅花赋了,棹歌远和离舷。风弦。尽入吟篇。

伤倦客、对秋莲。过旧经行处,渔乡水驿,一路闻蝉。

留连。漫听燕语,便江湖、夜语隔灯前。

潮返浔阳暗水,雁来好寄瑶笺。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翻译

在秦淮河畔折取新柳,带着明亮的月光,乘着归舟。
欣赏佩戴的玉饰和纫制的兰花,诗囊中装满了锦绣,江面上吴地的天空广阔无边。
在吟诵声中,唤回梦境中的蝴蝶,思念故乡的薇草已经生长多年。
已完成咏梅的诗篇,桨歌远远应和着离别的船舷,如风的琴弦融入诗篇。
感伤疲倦的旅人面对秋莲,经过往昔走过的道路,渔村驿站,一路蝉鸣不断。
流连忘返,随意倾听燕子的呢喃,仿佛江湖夜语就在眼前。
潮水退回浔阳,暗夜中的水声深沉,大雁飞来,正好寄托美好的书信。

注释

秦淮:古代河流名,这里指代江南水乡。
佩玉纫兰:佩戴的玉饰和纫制的兰花,象征高雅与思乡之情。
吴天:泛指江南地区,吴地的天空。
吟边:在吟诵诗词时。
梦蝶:梦境中的蝴蝶,象征梦幻或思乡。
薇长:薇草生长,比喻时光流逝。
瑶笺:精致的信纸,常用于寄信。

鉴赏

这首诗名为《木兰花慢·送客》,出自北宋诗人李彭之手。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和独特的情怀。

"折秦淮露柳,带明月、倚归船。看佩玉纫兰,囊诗贮锦,江满吴天。吟边。" 这几句以秦淮河畔的景致开篇,通过折柳带月的动作和倚靠在归舟上的情形,展现了送别的情境。佩玉纫兰和囊诗贮锦则是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珍惜之情。

"唤回梦蝶,想故山、薇长已多年。草得梅花赋了,棹歌远和离舷。风弦。尽入吟篇。伤倦客、对秋莲。过旧经行处,渔乡水驿,一路闻蝉。留连。" 这部分诗句中,梦蝶的唤回与故山薇草的长久思念交织,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和不舍。草得梅花赋、棹歌远和离舷则是诗人在送别时的心境写照。伤倦客对秋莲,以及过旧经行处和渔乡水驿的一路蝉鸣,都是旅途中的孤寂与留连之情。

"漫听燕语,便江湖、夜语隔灯前。潮返浔阳暗水,雁来好寄瑶笺。" 最后几句诗中,以漫听燕语和便江湖夜语隔灯前的氛围,营造出一种淡淡的离愁。潮返浔阳暗水和雁来好寄瑶笺,则是对远行者的一种美好祝愿。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送别的情境,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田园图,寄寓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不舍之情。

收录诗词(22)

李彭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木兰花慢

正千门系柳,赐宫烛、散青烟。

看秀靥芳唇,涂妆晕色,试尽春妍。田田。

满阶榆荚,弄轻阴、浅冷似秋天。

随处饧香杏暖,燕飞斜亸秋千。朱弦。几换华年。

扶浅醉、落花前。记旧时游冶,灯楼倚扇,水院移船。

吟边。梦云飞远,有题红、都在薛涛笺。

听绝残箫倦笛,夜堂明月窥帘。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四字令/醉太平

兰汤晚凉。鸾钗半妆。红巾腻雪初香。擘莲房赌双。

罗纨素珰。冰壶露床。月移花影西厢。数流萤过墙。

形式: 词牌: 醉太平

失调名

暗雨敲花,柔风过柳。

形式: 押[有]韵

生查子

罗襦隐绣茸,玉合消红豆。

深院落梅钿,寒峭收灯后。

心事卜金钱,月上鹅黄柳。

拜了夜香休,翠被听春漏。

形式: 词牌: 生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