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哀江南赋

高桥沙水涸,台城蔓草缠。

下有烦冤人,诵此危苦篇。

我生楚臣后,身在江枫前。

但见去魂远,不见归魂还。

惟昔爱好词,细碎穷注笺。

中间多佚事,他书亦不传。

极欲补阙漏,今方长弃捐。

重效嘈囋声,庶几与周旋。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高高的桥上沙土已干涸,古老的台城野草丛生。
下面隐藏着许多受冤屈的人,他们吟咏着这充满苦难的诗篇。
我身为楚国臣民的后代,眼前就是江边的枫树。
只看见离去的灵魂渐行渐远,却未见回归的灵魂归来。
过去我酷爱诗词,详细地批注了许多篇章。
其中有许多失传的故事,这些内容在其他书籍中也未曾记载。
我曾尽力填补遗漏,但现在却被彻底遗忘。
再次尝试发出嘈杂的声音,希望能重新与它们交流。

注释

沙水涸:沙土干涸。
蔓草缠:野草蔓延。
烦冤人:受冤屈的人。
危苦篇:苦难的诗篇。
楚臣后:楚国臣民后代。
江枫前:江边的枫树。
去魂远:离去的灵魂远去。
归魂还:回归的灵魂归来。
爱好词:酷爱诗词。
细碎穷注笺:详细批注篇章。
佚事:失传的故事。
弃捐:被遗忘。
嘈囋声:嘈杂的声音。
庶几:或许能。
周旋:交流。

鉴赏

这首宋诗《诵哀江南赋》是周文璞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首句“高桥沙水涸,台城蔓草缠”描绘了一幅荒凉的景象,昔日繁华的高桥和台城如今只剩下干涸的沙水和蔓延的野草,象征着世事沧桑。接下来,“下有烦冤人,诵此危苦篇”暗示了历史中遗留的冤屈和苦难,诗人以自己的身份——楚臣后代,身处江枫之下,感到自身命运的飘摇不定。

“但见去魂远,不见归魂还”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去者已矣,归途难寻。诗人曾热衷于研读和记录历史,但许多珍贵的故事已散失,“中间多佚事,他书亦不传”,这让他深感遗憾。“极欲补阙漏,今方长弃捐”表达了他对知识流失的无奈和对自己未能尽责的自责。

最后两句“重效嘈囋声,庶几与周旋”表明诗人决心再次尝试,通过诗歌来唤起人们对过往的共鸣,希望能与那些逝去的灵魂有所交流,延续那份对历史的记忆和哀思。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史学素养和对历史命运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61)

周文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涧泉

一自接道谊,形容生辉光。

束情谢流宕,捧咏增惭惶。

矫足时切窥,云海何颓唐。

长安卖药市,堇堇十载强。

复缀守藏史,得近中书堂。

心计常自珍,孰云失其防。

稽首谢众去,酹酒相扶将。

融风促绿荫,代对日夜忙。

石涧流自涌,玉山禾欲长。

安得便奋飞,相从决高翔。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送道人归华阳

山中无酒禁,户户有松醪。

旋汲泉炊饭,多挑笋助庖。

天灯将出现,野月未能高。

忆我初游日,先将石洞敲。

形式: 五言律诗

送蜀客

都市今重到,文园更倦游。

依依返穷峡,得得上归舟。

往事深能忆,沈痾久合瘳。

行经古祠庙,应酹旧山丘。

梁甫遗馨在,降笺杀气浮。

白衣犹肯出,黄里不包羞。

一听巴人曲,多贻汉玺忧。

花蒙尘漠漠,苑抱水悠悠。

蠢尔狂童辈,俱为灭族囚。

坤维元自正,栈阁未应修。

管乐谁能并,卿云亦可俦。

时哉著梼杌,聊以畔牢愁。

硉矹重开险,销沉万垒秋。

堂留石室画,歌尚竹枝讴。

寒蚻催逋客,啼鹃识故侯。

屈沱尝角黍,岷岭看牵牛。

从此多谈宴,逢谁共劝酬。

近前持砚削,成列抱箜篌。

近岁安枢相,宣威在益州。

君归如访谒,朝论必咨诹。

列圣方垂统,群公亦好脩。

焚烧已郿坞,诛殛到欢兜。

虎豹参差束,魑魖次第投。

衣冠通海峤,干羽格蛮陬。

江寇何劳服,淮田亦粗收。

旌旃仍使传,炮烙任兜鍪。

玄象摧天狗,昌陵控玉虬。

嗟嗟几上肉,断断幄中筹。

贡锦资藩辅,缄辞告帝谋。

声名与勋烈,应逐汉江流。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重经洞霄

曩既负幽讨,今敢萌遐心。

扶桑下阳驭,砮磬浮空林。

琼台渺詄荡,蕊佩栖高深。

屡见仙骥舞,遥聆玄女吟。

如遂睹开辟,那复忧崎嵚。

抱关职贵重,启闭非所任。

灵飙掣虬户,同此琅琅音。

愿并翠绡水,写之朱丝琴。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