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栖寺

五云山矗行复低,纵横十八涧九溪。

何山不云此间好,入坞忽逢云所栖。

漫空绿雨竹千顷,入不辨出云俱迷。

钟声道客出兰若,步担一二逢阇黎。

莲池蜕迹此焉在,一草木意皆含西。

岚形龛抱定光见,鲐皮如腊山肩齐。

和南乍了嗒相对,师乎何语相提撕。

旃檀喷鼻和薝卜,伊蒲果腹甘饧饴。

斋馀寺后看岩涧,腰脚纵好须扶藜。

藓阶四漫泉㶁㶁,藤壁独袅烟凄凄。

回峰闪绿埋倒景,急瀑挂练飞长霓。

延缘复值径穷处,岭头尺五天抽梯。

飞空腾掷我无具,有不尽意输鼪鼷。

名山几处过如雾,眼膜欲刮无金篦。

今宵且可抱云宿,忍待日出穷攀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云栖寺周围环境的壮丽与幽静,以及寺内僧侣生活的简朴与宁静。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云栖寺所在山峦的雄伟与云雾缭绕的神秘,以及寺内竹林的翠绿与莲花的圣洁。通过“漫空绿雨”、“莲池蜕迹”、“岚形龛抱”等生动形象,诗人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融入了对禅宗精神的感悟。

诗中“钟声道客出兰若,步担一二逢阇黎”描绘了僧侣们的生活场景,他们或在钟声中漫步,或在竹林中偶遇,体现了僧侣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旃檀喷鼻和薝卜,伊蒲果腹甘饧饴”则通过嗅觉与味觉的描写,表现了僧侣们简单而纯净的生活态度。

最后,“名山几处过如雾,眼膜欲刮无金篦”表达了诗人对云栖寺独特魅力的深刻感受,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渴望与追求。整首诗不仅展现了云栖寺及其周边环境的美丽,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禅宗精神的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虎跑泉

性公元和间,挂瓢偶来此。

爱此山气佳,无泉亦将徙。

道逢白须人,长跪乞留止。

朝见双于菟,乃是两童子。

盘旋忽不见,已有一泓水。

问水何方来,南岳几千里。

龙象一帖然,天人共欢喜。

至今呜弦声,淙淙碧岩里。

青蒲偃其旁,绿萝影其底。

但啜泉味佳,其人可知矣。

一弹幽涧音,再鼓松风起。

形式: 古风

龙井(其一)

一路风篁韵,行人度岭来。

径缘花宛转,涧与水潆洄。

孤往追岩客,空心访辨才。

过溪亭不远,小憩亦佳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龙井(其二)

矗雷何处转,绝壁响龙泓。

物外齐乾涝,山中误雨晴。

不因风断续,常挂月空明。

但莫然犀逼,幽灵自不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龙井(其三)

旧说湖山石,兹窥众妙门。

浪苍天补色,窈峭地掀根。

面久无留影,扪多已有痕。

更怜幽草碧,趺坐每生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