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纪游一十四首(其五)北台

北台秀矗斗杓傍,楼殿凌虚结上方。

众壑俱从檐下落,万缘都向槛边忘。

洪河如带明分野,恒岳为邻接大荒。

世界三千空色喻,岂离般若一毫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北台的壮丽景象与深邃意境。首句“北台秀矗斗杓傍”,以“北台”为中心,点明地点,同时运用“秀矗”和“斗杓傍”两个形象的词汇,既描绘了北台的高耸挺拔,又巧妙地将北台置于星空之下,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接着,“楼殿凌虚结上方”,进一步展现了北台的建筑特色,楼阁殿堂仿佛凌空而立,与天空融为一体,增加了北台的神秘与庄严感。接下来的“众壑俱从檐下落,万缘都向槛边忘”,通过对比手法,将山壑与楼台相对比,突出了北台的高峻与广阔视野,同时也暗示了人在面对如此壮丽景色时心灵的净化与解脱,有一种忘却尘世烦恼的意味。

“洪河如带明分野,恒岳为邻接大荒”,这两句则将北台置于更广阔的自然背景之中,以“洪河”和“恒岳”作为参照物,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也赋予了北台更为深远的历史文化内涵。洪河如同一条明亮的带子划分着大地的边界,恒岳则与北台相邻,连接着遥远的大荒之地,这样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北台的地理位置之重要,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和赞美。

最后,“世界三千空色喻,岂离般若一毫光”,这两句深化了主题,将北台的美景上升到哲学层面,用“三千空色喻”来比喻世界的多样性和变幻无常,强调了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时,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智慧的重要性。“岂离般若一毫光”,则表达了即使在最平凡的事物中也能发现真理与智慧,强调了“般若”(智慧)的普遍性与内在性。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哲思,展现了北台之美与作者对人生、自然与宇宙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511)

胤禛(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清凉纪游一十四首(其六)中台

五朵青莲簇翠鬟,峨峨一朵涌中间。

近来若个宗风彻,至此方知佛日闲。

采菊梵仙归洞去,踏花狮子自空还。

法身宝塔门门现,毕竟游人未到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清凉纪游一十四首(其七)真容院

殊像原无二,庄严属画工。

昔闻叱牛叟,今见跨狮翁。

月面光莹玉,珍缨贯慧风。

真容从未隐,漫道现虚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清凉纪游一十四首.清凉石二首之一(其八)

光寒如镜卧深云,半是云斑半藓纹。

谁识方方一片里,古今容尽屐交纷。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清凉纪游一十四首.清凉石二首之二(其九)

体本清凉自解烦,天然秀色蓄云根。

曼殊说法今何在,参客空寻趺坐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