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鸠妇那知自不材,树阴疏处起楼台。
可怜积木如山样,一桷何曾架得来。
这首诗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杨万里所作,名为《鸠衔枝营巢树间经月不成而去》。诗中通过描写鸟儿在树间营巢的景象,表达了对人生困顿与梦想未能实现的深刻感慨。
“鸠妇那知自不材”,这里的“鸠妇”指的是鸟类中的鸠鸟,它们能够在树上搭建自己的家园,而“自不材”则暗示诗人自己才华平平,无以作为。接下来的“树阴疏处起楼台”,通过对比鸠鸟在稀疏的树阴中筑巢,反衬出人类虽然能够建造高楼大厦,但往往不能满足内心深处的渴望和梦想。
“可怜积木如山样,一桷何曾架得来”,这里“积木”比喻积累的努力和资源,而“一桷”则代表了最终的成就与实现。诗人感慨的是尽管付出极大的努力,但结果往往无法达到预期,表现出了对生活无常和个人的渺小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鸟类筑巢的观察,抒发了诗人对于个人能力、社会环境以及生命价值的思考,是一篇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无边绿锦织云机,全幅青罗作地衣。
个是农家真富贵,雪花销尽麦苗肥。
竹径殊疏欠补栽,兰芽欲吐未全开。
初暄乍冷飞犹倦,一蝶新从底处来。
城外春光染远山,池中嫩水涨微澜。
回身小却深檐里,野鸭双浮欲近栏。
鸂鶒娇红野鸭青,为人浮没为人鸣。
忽闻风起仍波起,乃是飞声与落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