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竹堂为杨主事赋

堂前修竹先人种,看竹升堂思不禁。

正直终存君子节,清虚犹见昔贤心。

灵旂疑下云垂屋,仙佩如闻风满林。

自是著存长不忘,岂同三月爱山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以“爱竹堂”为题,由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通过描绘竹子的形象与品格,表达了对竹子高洁品质的赞美和对其主人杨主事的敬仰之情。

首句“堂前修竹先人种”,点明了竹子的来源,它们是由先人亲手栽种在堂前,暗示着竹子不仅具有自然之美,还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传承。接着,“看竹升堂思不禁”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看到竹子时内心的触动与思考,竹子的生长似乎激发了诗人对于更高远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正直终存君子节,清虚犹见昔贤心”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竹子的象征意义。竹子的正直与清虚,不仅体现了其自然界的特性,更寓意着君子之德与古代贤者的高尚情操。诗人以此来赞颂竹子,同时也借以表达对杨主事品德的肯定与敬佩。

“灵旂疑下云垂屋,仙佩如闻风满林”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想象与比喻,将竹子与神秘、超凡脱俗的意象联系起来,仿佛竹林中飘扬着灵旗,仙人的佩饰在风中轻摇,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远离尘嚣的意境,进一步强化了竹子及其主人精神世界的纯净与高雅。

最后,“自是著存长不忘,岂同三月爱山阴”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竹子及杨主事品格的深刻印象与长久记忆,强调这种情感并非短暂的喜好或一时的冲动,而是如同对山阴美景的长久怀念一般,深植于内心,难以忘怀。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竹子形象的描绘与象征意义的挖掘,展现了竹子的自然美与道德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杨主事高尚品格的赞美与敬仰,以及对美好事物持久记忆的情感体验。

收录诗词(2068)

杨士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代大臣、学者,名寓,以字行,谥文贞,汉族。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 字:士奇
  • 号:东里
  •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 生卒年:1366~1444

相关古诗词

送吴员外赴南京礼部

春坊中允同袍旧,十五年来间阔深。

此日帝城重握手,西风祖道又分襟。

苍茫蓟树凌寒景,缥缈淮云接暮阴。

知到南京公事简,紫金山色对青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挽金凤仪

昔为御史南京住,朝罢相过不厌频。

每爱容仪誇白璧,还看文采映青春。

飞腾云汉非关早,沦落泥涂独未伸。

空使时人嗟定命,铭文三复为伤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韵答仲熙庶子见寄

习懒忘机已岁馀,还应力疾效驰驱。

衰迟岂有㳙埃助,谈咏都将故旧疏。

倚槛桃花开画障,夹渠杨柳映斋居。

閒情想见城东曲,欲和阳春愧不如。

形式: 七言律诗

金华方处士挽诗

乡里过从驾小车,平时萧散有谁如。

幽人日聚清芬閤,处士星明宝婺墟。

乘化已翔云外鹤,传家犹贮壁间书。

石梁岁岁行人度,共说何公德有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