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吴辨叔知凤翔见寄

岐阳府舍始相逢,四十馀春屈指中。

昔日布衣今露冕,当时小吏亦衰翁。

醉吟久作藏身计,条教应多及物功。

惟是綵衣难再著,长林极目起悲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在岐阳府舍初次相遇,四十多年已在指间流逝。
昔日的平民如今身披官袍,当时的小小官员也已成了老翁。
借酒浇愁已久,醉吟成了避世之策,法规条例想必对百姓有益。
只是那彩色官服难以再次穿上,遥望长林,心中升起无尽哀愁。

注释

岐阳府舍:地点名,可能指岐阳的官署住所。
四十馀春:四十多年。
布衣:平民百姓。
露冕:露出冠冕,比喻从平民升为官员。
衰翁:年老的官员。
醉吟:借酒吟诗以排遣愁绪。
藏身计:避世或自我安慰的方法。
条教:法规条例。
及物功:对社会有实际作用。
綵衣:彩色官服,古代官员的服饰。
长林:广阔的森林,象征深远或孤独。
悲风:悲伤的风,寓含哀愁的情绪。

鉴赏

此诗乃宋代文学家司马光所作,名为《和吴辨叔知凤翔见寄》。诗中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于自己仕途之艰辛与无奈的情怀。

"岐阳府舍始相逢,四十馀春屈指中。" 此两句通过对初次相遇地点的回忆和年岁流转的手指计算,表达了时光飞逝、人生易老的主题。

"昔日布衣今露冕,当时小吏亦衰翁。" 这两句则是反思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从曾经平民百姓到如今官至高位,以及从年轻的小吏变成白发苍苎的老人,都映射出时间带来的变化。

"醉吟久作藏身计,条教应多及物功。"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上的无奈和对如何在政治生活中生存下去的一种策略思考,以及对政事的关注与投入。

"惟是綵衣难再著,长林极目起悲风。" 最后两句则是对美好时光难以重现的感慨和面对自然景象时产生的情感波动,表达了一种悲凉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反思往昔、忧虑未来以及对周遭环境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与社会变迁的深刻体会和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和宋子才致仕后岁旦见赠

闲官逢献岁,拜揖亦纷然。

须信家居日,方为已有年。

劬劳中外遍,名迹始终全。

伯玉空搔首,蹉跎愧在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和张文裕初寒十首(其十)

何处初寒好,初寒福善居。

长宵对灯火,满室聚诗书。

暂息登山屐,休脂下泽车。

所安容膝地,何必更多馀。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和张文裕初寒十首(其九)

何处初寒好,初寒游弈园。

林间叶未尽,篱底菊犹存。

结竹为庵小,开炉构火温。

谁言处城市,岑寂似丘樊。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和张文裕初寒十首(其八)

何处初寒好,初寒肃政台。

官闲免簿领,门静少尘埃。

天借风霜气,人无鹰隼猜。

庭荒馀老柏,尚有夕乌来。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