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王翰所作的《自决》。诗中表达了诗人身处困境时的忠诚与决绝。首句“昔在潮阳我欲死”,描绘了诗人曾处在极度绝望的境地,可能是在潮阳这个地方面临生死抉择。接着,“宗嗣如丝我无子”强调了家庭后继无人的悲哀,显示出对家族延续的忧虑。
“彼时我死作忠臣,覆祀绝宗良可耻”表达了诗人即使面临死亡,也愿意以忠诚报效国家,但想到家族香火将断,这让他感到羞耻。然而,诗的转折点在于“今年辟书亲到门”,意味着有了新的转机,朝廷征召他,让他看到了希望。
最后两句“丁男屋下三人存,寸刃在手顾不惜,一死却了君亲恩”揭示了诗人的决心,他虽然家中尚有三个成年男子,但面对国家召唤,他愿意牺牲自己,以结束君亲之恩,表现出了高尚的忠诚和自我牺牲精神。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在极端情境下的坚定信念和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