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王司徒褒诗

昔闻王子晋,轻举逐神仙。

谓言君积善,还得嗣前贤。

四海皆流寓,非为独播迁。

岂意中台坼,君当风烛前。

自君钟鼎族,江东三百年。

宝刀仍世载,雕戈本旧传。

绿绂纡槐绶,黄金饰侍蝉。

地建忠臣国,家开孝子泉。

自能枯木润,足得流水圆。

以君承祖武,诸侯无间然。

青衿已对日,童子即论天。

颍阴珠玉丽,河阳脂粉妍。

名高六国共,价重十城连。

辩足观秋水,文堪题马鞭。

回鸾抱书字,别鹤绕琴弦。

拥旄裁甸服,垂帷非被边。

静亭空系马,闲烽直起烟。

不废披书案,无妨坐钓船。

茂陵忽多病,淮阳实未痊。

侍医逾默默,神理遂绵绵。

永别张平子,长埋王仲宣。

柏谷移松树,阳陵买墓田。

狭路秋风起,寒堂已飒焉。

丘杨一摇落,山火即时燃。

昔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

世途旦复旦,人情玄又玄。

故人伤此别,留恨满秦川。

定名于此定,全德以斯全。

唯有山阳笛,凄余思旧篇。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古诗是一位朋友对已故去的王司徒(可能指王褒)的怀念之情。全诗以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开,表现了对逝者的缅怀与哀思。

首先,“昔闻王子晋,轻举逐神仙”表明诗人以前听说过王司徒追求高尚、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如同追随神仙一般。紧接着,“谓言君积善,还得嗣前贤”则指出王司徒因其德行而得以继承先人的美好。

“四海皆流寓,非为独播迁”表达了诗人对王司徒影响广泛,不仅限于一处。接下来,“岂意中台坼,君当风烛前”则是说王司徒如同高耸的台阁,而他本应在风烛(一种香料)之前指引方向。

“自君钟鼎族,江东三百年”说明了王氏家族的悠久历史与文化积淀。宝刀世代相传,雕戈则是古代器物,这里象征着家族的荣耀和文化遗产。

“绿绂纡槐绶,黄金饰侍蝉”中,“绿绂”可能指的是丝织品或服饰,而黄金饰侍蝉,则是对王司徒生活环境的描写,或许暗喻其高贵与奢华。接着,“地建忠臣国,家开孝子泉”表明了王氏家族建立忠诚之邦,传承孝道。

“自能枯木润,足得流水圆”则是说,即使是枯萎的树木也能得到滋润,像流水一般自然而圆满。这一段落意在表达对逝者德行的赞美。

接着,“以君承祖武,诸侯无间然。青衿已对日,童子即论天”则是说王司徒继承了先人的英勇,而他自己也如同青衣对日(可能指的是某种仪式),童子讨论天文之事。这两句强调了王氏家族的武功和学问。

“颍阴珠玉丽,河阳脂粉妍”描绘了一种华美而高贵的生活场景,而“名高六国共,价重十城连”则表明了王司徒的声望及其所珍视之物的价值。

诗中后半段落描述了诗人与逝者的友情,以及对逝者生前的回忆。如,“辩足观秋水,文堪题马鞭”、“回鸾抱书字,别鹤绕琴弦”等,则是记述他们共同的生活片段和文化兴趣。

“拥旄裁甸服,垂帷非被边。静亭空系马,闲烽直起烟。不废披书案,无妨坐钓船”则展现了逝者生前的安逸生活,以及诗人对这些记忆的珍视。

“茂陵忽多病,淮阳实未痊。侍医逾默默,神理遂绵绵”表达了诗人的悲痛和对逝者的关切,而“永别张平子,长埋王仲宣。柏谷移松树,阳陵买墓田”则是说诗人与朋友的永久告别,以及为逝者购买墓地以示哀思。

“狭路秋风起,寒堂已飒焉。丘杨一摇落,山火即时燃”描绘了一种凄凉而悲壮的景象,而“昔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则是说逝者生前为人所羡慕,死后则成为人们同情的对象。

最后,“世途旦复旦,人情玄又玄。故人伤此别,留恨满秦川。定名于此定, 全德以斯全。唯有山阳笛,凄余思旧篇”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哀思,以及对逝者精神遗产的赞美和缅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越生死的友情与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323)

庾信(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 籍贯:北周时期
  • 生卒年:513—581

相关古诗词

伤往诗二首(其一)

见月长垂泪,看花定敛眉。

从今一别后,知作几年悲。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伤往诗二首(其二)

镜尘言苦厚,虫丝定几重。

还是临窗月,今秋迥照松。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同卢记室从军诗

《河图》论阵气,金匮辨星文。

地中鸣鼓角,天上下将军。

函犀恒七属,络铁本千群。

飞梯聊度绛,合弩暂凌汾。

寇阵先中断,妖营即两分。

连烽对岭度,嘶马隔河闻。

箭飞如疾雨,城崩似坏云。

英王于此战,何用武安君。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诗

横阶仍凿涧,对户即连峰。

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沙洲聚乱荻,洞口碍横松。

引泉恒数派,开岩即十重。

北阁闻吹管,南邻听击钟。

菊寒花正合,杯香酒绝浓。

由来魏公子,今日始相逢。

形式: 古风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