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还天台省亲

载经东去路迢迢,应为宁亲到石桥。

江上中斋寻午墅,沙边夜梵杂寒潮。

宰官问法留三宿,慈母焚香制七条。

岁晚定知归本寺,待予听雪坐终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一位僧人回天台省亲的场景。首句“载经东去路迢迢”写僧人带着佛经踏上遥远的东行之路,显示出旅途的艰辛和僧人的虔诚。次句“应为宁亲到石桥”则点出僧人回家探望亲人的重要原因,情感真挚。

第三句“江上中斋寻午墅”转而描绘僧人在江上的行踪,他在中斋寻找午间的休息处所,可能是在江边的小屋或别墅,体现了旅途中的宁静与片刻的歇息。第四句“沙边夜梵杂寒潮”则描绘夜晚在沙滩边诵经的声音,与寒冷的江潮交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清的氛围。

第五句“宰官问法留三宿”暗示僧人在途中受到了当地官员的热情款待,询问佛法并邀请他停留三宿,显示出僧人的佛法造诣和地方官员的敬仰。最后一句“岁晚定知归本寺,待予听雪坐终宵”表达了诗人对僧人归寺的期待,想象着自己会在寒冬之夜等待,聆听雪声,直到僧人归来,体现出深厚的友情和对僧人修行生活的关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僧人省亲的旅程,展现了僧人与世俗生活的短暂交集,以及诗人对僧人深深的挂念和期待。

收录诗词(512)

张羽(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南屏渭长老

蒲室传心第一宗,老寻古刹寄行踪。

贯花偈就人争写,坏色衣穿自懒缝。

案上梵经皆贝叶,手中谈麈是青松。

何年惠远重开社,来听东林寺里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赠景山中道立

古寺残僧乱后稀,独来林下掩柴扉。

化人每转千声偈,辟地惟将一衲衣。

池上莲芳辞伴去,山中松偃识师归。

非关愿薄难行道,自是群生与道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重过蜀山徐幼文隐居

怜君旧隐此林间,一去神京未得还。

独客重来多白发,故人不见只青山。

岸前古树曾维艇,雪后高斋几扣关。

何日能除簪绂系,莫年相约共投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访许文学不遇

杖策思寻半日闲,偶随流水过前山。

林中不见童迎客,竹外惟闻犬护关。

道服自悬虚牖下,茶巾空挂夕阳间。

到门不遇君携手,惆怅荒村暮独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