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一日董刘二君过访

杖藜偶尔出,忽见两高轩。

不意索居处,得闻长者言。

是时流大火,傍树倒清尊。

落日遽相别,依然又掩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杨巍在立秋之后的一天,偶然外出散步时偶遇董刘二君来访的情景。诗中充满了生活化的细节与情感的细腻表达。

首句“杖藜偶尔出”,以“杖藜”这一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漫步的形象,同时也暗示了年岁稍长或身体状况一般的背景。“偶尔出”则透露出诗人平日里可能较少外出,这次的散步显得有些随意和偶然。接着,“忽见两高轩”一句,通过“忽见”二字,表现了诗人对董刘二君来访的惊喜与意外,而“两高轩”则暗示了来访者的身份不凡,可能带有某种尊贵或学者的气息。

“不意索居处,得闻长者言”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外与惊喜的感受。诗人原本独自居住,未料到会在这样的场合下遇到如此尊贵的客人,并且能够聆听他们的教诲或交谈,这无疑为他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一抹特别的色彩。

“是时流大火,傍树倒清尊”描绘了当时环境的氛围。夏日炎炎,太阳高照,诗人与来访者在树荫下交谈,借酒助兴,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聚会场景。然而,“傍树倒清尊”这一细节,既体现了聚会的欢乐,也暗含了一丝不经意间的洒脱与随性。

最后,“落日遽相别,依然又掩门”两句,表达了聚会结束后的分别与归家。随着夕阳西下,诗人与董刘二君不得不告别,各自返回自己的居所。这里的“掩门”不仅意味着物理上的关门,也象征着一天生活的结束,以及内心对这次相遇的回味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温馨而又略带遗憾的相聚时光,以及对日常生活中偶然之美的感悟。

收录诗词(564)

杨巍(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邀诸学博赏菊

佳菊偏宜晚,入冬始落英。

寒增茅屋色,雅称野人情。

霜露清三径,壶觞尽一生。

广文能好我,骑马过柴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郊居效乐天

老去无馀事,徜徉草野间。

高芦移当竹,乱石叠为山。

客到即呼酒,僧来同闭关。

不因逢盛世,那遂此清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送邓广文之任崇阳令

文旆忽南去,老怀奈别何。

仙凫攀未得,荒墅更谁过。

客路九江远,楚城三户多。

一言堪赠否,佳政在弦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送孙司训之任良乡学谕

几载借荒城,为师独有名。

那堪驱瘦马,犹自恋诸生。

月上芦沟白,风传黍谷清。

莫言官尚冷,已得近神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