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城行

淮安城郭真虚设,父老年前向予说。

筑时但用鸡粪土,风雨即摧乾更裂。

秪今高低如堵墙,举头四野青茫茫。

不知地势实冲要,东连鄂渚西襄阳。

谁能一劳谋永逸,四壁依前护塼石。

免令三岁二岁间,费尽千人万人力。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修城行》是金代诗人刘迎的作品,通过描述淮安城的修筑历史和现状,反映了古代城市建设的艰辛与复杂。

诗中首先提到淮安城的虚设感,引出对过去筑城情况的回忆。"筑时但用鸡粪土"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古代筑城所用材料的特殊性,鸡粪土作为基础材料,显示出当时在资源利用上的独特方式。然而,"风雨即摧乾更裂"则揭示了这种材料在自然环境下的脆弱性,强调了城墙在风雨侵蚀下容易损坏的事实。

接下来,诗人通过"秪今高低如堵墙,举头四野青茫茫"两句,描绘了现今城墙的景象,虽然高度不一,但整体上呈现出一种稳固的形态,与四周的绿色田野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既坚韧又融入自然的氛围。"不知地势实冲要,东连鄂渚西襄阳"则点明了城墙所在位置的重要性,连接着重要的地理位置,凸显其战略价值。

最后,诗人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谁能一劳谋永逸,四壁依前护塼石。免令三岁二岁间,费尽千人万人力。"表达了希望有人能采取长久之计,用坚固的材料加固城墙,以减少未来维护和重建的劳力和财力投入,体现了对城市建设和资源使用的深思熟虑。

整首诗通过对淮安城修筑历史的回顾和现状的描绘,展现了古代城市建设的挑战与智慧,同时也蕴含了对改善和优化城市基础设施的思考。

收录诗词(79)

刘迎(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以荐书对策为当时第一,次年登进士第,授豳王府记室,改任太子司经,颇受金世宗第二子显宗允恭的亲重。大定二十年“从驾凉陉”,因病去世

  • 生卒年:约1144—1180

相关古诗词

河防行

南州一雨六十日,所至川源皆汎溢。

黄河适及秋水时,夜来决破陈河堤。

河神凭陵雨师借,晚未及晴昏复下。

传闻一百五十村,荡尽田园及庐舍。

我闻禹时播河为九河,一河既满还之他。

川平地迥势随弱,安流是以无惊波。

秪今茫茫馀故迹,未易区区议疏辟。

三山桥坏势益南,所过泥沙若山积。

大梁今世为陪京,财赋百万资甲兵。

高谈泥古不须尔,且要筑堤三百里。

郑为头,汴为尾,准备他时涨河水。

形式: 古风

普照旃檀像旧物也方丈老人比以见还作诗谢之

我昔游京师,稽首礼瑞像。

堂堂紫金身,示现大法藏。

装严七宝几,重叠九霞帐。

光如百千日,晃耀不容望。

想初法王子,运力摄诸匠。

瑰材发神秘,妙斲出智创。

风流蜀居士,翰墨老弥壮。

雷霆大地底,音乐诸天上。

犹疑三十二,不具梵音相。

不知一点真,正胜千语浪。

呜呼五因缘,语绮反成谤。

我今独何幸,相见问无恙。

文殊本无二,何处觅真妄。

庶修香火供,获脱烦恼障。

天龙想惊喜,诃卫日归向。

巳觉海潮音,人天会方丈。

形式: 古风

梁忠信平远山水

忆昔西游大梁苑,玉堂门闭花阴晚。

壁间曾见郭熙画,江南秋山小平远。

别来南北今十年,尘埃极目不见山。

乌靴席帽动千里,只惯马蹄车辙閒。

明窗短幅来何处,乱点依稀涴寒具。

焕然神明顿还我,似向白玉堂中住。

濛濛烟霭树老苍,上方楼阁山夕阳。

一千顷碧照秋色,三十六峰凝晓光。

悬崖高居谁氏宅,缥缈危栏荫青樾。

定知枕石高卧人,常笑骑驴远游客。

当时画史安定梁,想见泉石成膏肓。

独将妙意寄毫楮,我愧甫立随诸郎。

此行真成几州错,区区世路风波恶。

还家特作发愿文,伴我山中老猿鹤。

形式: 古风

连日雪恶用聚星堂雪诗韵

朔风朝来放云叶,纷纷吹落龙沙雪。

山河大地同一如,变化须臾亦奇绝。

参天松顶老犹强,抢地竹头低欲折。

乱飘书帙爱窗明,狂入地炉惊火灭。

重衾方拥肤尚粟,冻笔将书肘先掣。

未容衰白点鬓华,只许醉红生面缬。

何人清唱堕梁尘,有客高吟霏锯屑。

昔贤句法今尚在,断臂阿谁心地瞥。

后生旷世安敢望,故事历劫徒能说。

是中圣处公会无,一粒灵丹工点铁。

形式: 古风 押[屑]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