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克复后寄颂湘乡师时将回籍(其二)

十年满志见清澄,次第收功到秣陵。

伊吕之间斯论定,汉唐以下几人能。

暴腮我是登龙鲤,衔尾谁非附骥蝇。

王谢风流重江左,及门五尺亦羞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何栻在金陵克复后,向湘乡老师表达敬意和感慨之作。首句“十年满志见清澄”描绘了诗人历经十年的努力,终于实现理想,心境如水般清澈明净。接下来,“次第收功到秣陵”表达了成功收复金陵的喜悦,秣陵即指南京。

诗人接着以历史人物伊尹和吕尚为例,赞扬湘乡师的才德,暗示其在时人中的崇高地位,认为在汉唐之后能有这样成就的人并不多。“暴腮我是登龙鲤,衔尾谁非附骥蝇”运用比喻,自比为奋力向上跃升的龙鲤,同时也暗讽他人可能只是攀附权贵的小人。

最后两句“王谢风流重江左,及门五尺亦羞称”,提及东晋时期世家大族王谢的风流遗风,暗示湘乡师的声望如同江左的名士。诗人表示,即使自己有幸成为老师门下,对于这样的声誉也感到羞愧,表达了对老师的谦逊和敬仰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借历史典故赞美湘乡师的才情与功绩,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自身的谦逊和对师恩的感激。

收录诗词(156)

何栻(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金陵克复后寄颂湘乡师时将回籍(其三)

果然天意叶人谋,第一功归第一流。

仁寿定过文潞国,勋封无愧武乡侯。

同时列校分茅土,到处生祠起萼楼。

自是德星门祚盛,三旌六戟未为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金陵克复后寄颂湘乡师时将回籍(其四)

行将下泽游乡里,何待长沙策冶安。

忠爱无非臣子分,公孤原是圣贤官。

从知管晏程功小,谁识共和协力难。

四海苍生望霖雨,岂惟推解活单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戊辰五月湘乡师自江巡海回谒见后读所赠吴君南屏诗因次原韵

裸虫坠地纷如筛,春花烂漫秋叶摧。

遭逢各自有枯菀,因果谁能知去来。

朝阳苒苒没细柳,劫火茫茫焚大槐。

惊轮走坂失䩭控,破舟迎浪随掀豗。

一身百险历未尽,五角六张行辄乖。

祥金在冶忽自跃,真玉经火终难灰。

蜥蜴何时致云族,鶢鶋无路逃风灾。

归来踪迹寄淮海,坐看勋业归伊莱。

三千丈发瘁此老,五百道乳降诸孩。

德水功山两渟峙,水无蛟鳄山无豺。

绿野优游未容尔,黄魔窥伺胡为哉。

如臂使指自联络,以心置腹何嫌猜。

截海能令蠡舟断,支天不忧鳌柱隤。

运筹兼采鹿毛寿,恤士更旌羊角哀。

腕力千钧荡群碎,心光四照蠲纤霾。

借人牙慧从不惜,怜我鬓从如此皑。

牛心屡送仲宣炙,鹊尾频掉陈思杯。

参苓入笼有素蓄,桃李傍门相次开。

阳春妪物不责报,阴德自合封于邰。

形式: 古风

周缦云侍御得督师辅臣史可法章八字牙印属作长歌

劫火狂烧天柱毁,玉石同时荡如洗。

方寸牙章坚乃尔,神呵鬼护独留此。

上有孤忠名与氏,堂堂督师辅臣史。

身丁百六屹然峙,信国再生天所使。

兵间特立中流砥,走札飞符招虎兕。

手判龙蛇存者几,好事千金搜一纸。

此印晶荧著纸尾,灵爽式凭疑可企。

当时将相纷蜩蚁,雕金凿银绾青紫。

狮纽螭盘斗华侈,后人入手挥不视。

投之水火犹敝屣,人物天渊安足齿。

梅花假葬衣冠耳,不随玉札埋泥滓。

胜国迄今几甲子,辗转流入南都市。

篆文黤黪蜡光死,踞虎吞声怒裂眦。

周君得之色然喜,祓濯频呼五香水。

照眼烂如虹电起,八字重于秦汉玺。

肃衣再拜陈之几,招我同观作诗纪。

附骥以传真幸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