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十可行十颂·扫地》由宋代僧人释清远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禅宗修行中的日常行为与内心境界。
首句“田地生尘便扫除”,以“田地”比喻心灵,形象地说明了在修行过程中,面对内心的杂念和烦恼,应当及时清除,保持心灵的纯净与清明。这不仅是对物质环境的整理,更是对心灵世界的清扫。
次句“房廊萧洒共安居”,描述了修行者在清净的环境中共同生活的情景,强调了和谐与自由的生活状态。这里的“房廊”象征着修行的场所,而“萧洒”则体现了修行者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第三句“装香扫地无馀事”,进一步阐述了修行过程中的日常活动。装香扫地不仅是一种外在的仪式,更代表了修行者对内心世界的净化和对生活的细致照料。这句话暗示了修行者通过这些看似平凡的行动,达到了心灵的升华。
最后一句“默耀韬光示智珠”,以“默耀”形容修行者的智慧之光,虽不张扬却能照亮他人;“韬光”则是指隐藏自己的光芒,不炫耀,不自夸。这句诗表达了修行者通过内省和实践,逐渐领悟到真正的智慧和真理,同时以谦逊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体现了佛教中“大智若愚”的哲学思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日常修行的场景,传达了佛教中关于净化心灵、追求智慧、和谐共处以及谦逊待人的修行理念,展现了禅宗修行的深邃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