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宋朝林旦所作的《桃源径》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光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桃林小径、穿花过水、清泉潺潺、露锦芳坞、晴霞碧溪等自然景观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首句“十亩红桃径”,开篇即点明了地点与景物——一片广阔的桃林小径,红艳的桃花点缀其间,色彩鲜明,生机勃勃。接着,“穿花过水西”一句,通过“穿”和“过”的动词,形象地描绘了行人在花间穿梭、水边漫步的情景,充满了动态美。
“清泉来不断,行客到应迷”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和谐。清泉潺潺,似乎永无止息,给这静谧的桃林增添了几分灵动。行走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使是匆匆过客,也会被这份宁静与美好所吸引,迷失在这片桃源之中。
“露锦披芳坞,晴霞倒碧溪”则将视角转向了更深层次的自然之美。露珠如锦,覆盖在芳草丛中,阳光下的露珠闪烁着光芒,与周围的绿色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而晴空中的霞光倒映在碧绿的溪流中,又是一番别样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多样性和和谐统一。
最后,“年年春意在,当会自成蹊”两句,表达了对这片桃源之地的赞美与期待。每年春天,这里都会迎来生机勃勃的景象,自然之美得以延续,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记忆。同时,也暗示了这片桃源之地将会因为其独特的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访客,形成一条条通往桃源的小径,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桃源径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的独特魅力,也寄托了诗人对宁静生活与和谐自然的向往之情,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