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至象山得邑西山谷佳处暇日过游因其亭榭泉木离为十咏.桃源径

十亩红桃径,穿花过水西。

清泉来不断,行客到应迷。

露锦披芳坞,晴霞倒碧溪。

年年春意在,当会自成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鉴赏

这首宋朝林旦所作的《桃源径》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光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桃林小径、穿花过水、清泉潺潺、露锦芳坞、晴霞碧溪等自然景观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首句“十亩红桃径”,开篇即点明了地点与景物——一片广阔的桃林小径,红艳的桃花点缀其间,色彩鲜明,生机勃勃。接着,“穿花过水西”一句,通过“穿”和“过”的动词,形象地描绘了行人在花间穿梭、水边漫步的情景,充满了动态美。

“清泉来不断,行客到应迷”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和谐。清泉潺潺,似乎永无止息,给这静谧的桃林增添了几分灵动。行走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使是匆匆过客,也会被这份宁静与美好所吸引,迷失在这片桃源之中。

“露锦披芳坞,晴霞倒碧溪”则将视角转向了更深层次的自然之美。露珠如锦,覆盖在芳草丛中,阳光下的露珠闪烁着光芒,与周围的绿色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而晴空中的霞光倒映在碧绿的溪流中,又是一番别样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多样性和和谐统一。

最后,“年年春意在,当会自成蹊”两句,表达了对这片桃源之地的赞美与期待。每年春天,这里都会迎来生机勃勃的景象,自然之美得以延续,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记忆。同时,也暗示了这片桃源之地将会因为其独特的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访客,形成一条条通往桃源的小径,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桃源径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的独特魅力,也寄托了诗人对宁静生活与和谐自然的向往之情,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11)

林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余至象山得邑西山谷佳处暇日过游因其亭榭泉木离为十咏.蓬莱泉

采药瀛洲去,扁舟竟不还。

黄金成海外,故井独人间。

乳滴岩花润,苔封石字斑。

空令千载后,犹复望三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余至象山得邑西山谷佳处暇日过游因其亭榭泉木离为十咏.濯缨亭

早岁逐浮名,尘埃已倦行。

浩然临绝岸,聊此振烦缨。

世事随波远,吾心自水清。

营营朝市露,谁识孺歌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竹闲亭

昔人尝种竹,此意为山林。

野翠何凌乱,羁怀得放吟。

化龙知有节,待凤岂无心。

怅望山阴客,飘然不可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竹闲亭.曲水亭

岩溜抱山急,传觞何太频。

回看野客醉,还笑浊醪醇。

汉曲人方远,兰亭迹已陈。

劳生无足校,酣放即天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