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题为《屈翁山六十一举第五子阿需值其母八十七寿赋诗索和次韵四首(其三)》。诗中描绘了一位年长者对生命的深刻感悟与对家庭亲情的深厚情感。
首句“衰龄未觉鬓丝侵”,诗人以自谦之语开篇,表明自己虽已年老,但并未察觉到岁月在自己身上留下的痕迹,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态度。接着,“信是贞松晚翠深”一句,以“贞松”比喻自己坚毅不屈的精神品质,即使到了晚年,依然保持着青春的活力与坚韧的生命力,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自我精神世界的肯定与赞美。
“五色舞衣儿子态,百年加饭老人心”两句,通过对比年轻时的活泼与年老后的稳重,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五色舞衣象征着年轻人的活力与张扬,而“百年加饭老人心”则体现了诗人历经沧桑后,内心更加成熟稳重,对生活的理解更为深刻。
“庆云嫩叶偏馀荫,慈竹抽芽便作林”两句,运用自然界的景象来隐喻家庭的和谐与幸福。庆云象征吉祥,嫩叶代表生机,慈竹抽芽预示着家族的繁盛与成长,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个温馨、充满希望的家庭氛围。
最后,“况复三阳新节近,东风黄鸟有嘉音”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三阳新节意味着春天的到来,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东风黄鸟的嘉音,则是自然界复苏的象征,预示着家庭与社会的和谐与繁荣。这两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也寄托了对家人健康长寿、家庭幸福美满的深深祝福。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生命体验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家庭、自然与社会和谐的美好祝愿,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