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其三)

对影忽不乐,展卷若有忘。

寒蛩泣草露,疏砧捣秋霜。

四顾人语阗,明月上我床。

因思闺中月,寂寞同清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感怀(其三)》由清代诗人缪秉綵所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自然景象的深刻感悟。

首句“对影忽不乐”,诗人独自面对自己的身影,内心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忧郁和孤独。这种情绪的突现,为整首诗奠定了情感基调,预示着接下来将展开一段深沉的思考与反思。

接着,“展卷若有忘”一句,诗人摊开书卷,似乎在寻求知识或智慧的慰藉,但很快又感到茫然,仿佛所有的文字都无法触及他内心的空洞。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书本的知识与内心的迷茫相对比,凸显了诗人精神世界的贫瘠与渴望。

“寒蛩泣草露,疏砧捣秋霜”描绘了一幅凄凉而静谧的秋夜景象。寒蛩(蟋蟀)的哀鸣与露珠的轻颤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远处稀疏的砧声(捣衣声)则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萧瑟。这些自然界的声响与诗人的情感相呼应,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四顾人语阗,明月上我床”则是诗人从外界的喧嚣回归到个人空间的瞬间。四周的人声鼎沸与自己独处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而明月的出现,不仅照亮了诗人的床榻,也照亮了他的心灵,给予他一丝安慰和希望。

最后,“因思闺中月,寂寞同清光”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人的思念之情。月光虽明亮,但在诗人眼中却映照出家人的孤独身影,与自己此刻的处境形成共鸣。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体现了诗人对亲情的深切关怀和对家庭温暖的向往。

整体而言,《感怀(其三)》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孤独、迷茫与对亲情的深深眷恋。诗中的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动人心弦的画面,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诗人那份细腻而真挚的情感表达。

收录诗词(5)

缪秉綵(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旅怀二首(其一)

堪嗟游子逐风尘,膝下暌违已二春。

遥忆堂前双白首,凄凄魂梦绕征轮。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旅怀二首(其二)

嗟予伯仲应修文,我为虚名又强分。

试看庭帷谁侍立,雁行寥落不成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夏日喜雨

月落腾云黑,风驰挟雨流。

乍惊孤馆梦,却破故园愁。

石径静如沐,江城清若秋。

明朝问归路,翻恐涨芦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秋日偕贺君梅坡汇川弟游兰亭

胜地留名迹,登临慰客思。

依稀修禊事,仿佛暮春时。

竹暗泉流曲,林深鸟语迟。

一番凭眺处,今古尽如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