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客至

溪上人家,对桥通市,易贾鱼虾。

雨后担泉,花时载酒,有客寻咱。莫嫌斗室卑洼。

尘不到、窗前碧砂。句里沩山,篇中秋水,话彻昏鸦。

形式: 词牌: 柳梢青

鉴赏

这首《柳梢青·客至》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溪边人家与外界的和谐互动,以及客人来访时的温馨场景。

“溪上人家,对桥通市,易贾鱼虾。”开篇即勾勒出一幅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画面:溪流旁的村庄,与对面的桥梁相连,方便了与外界的贸易往来,尤其是以鱼虾为主的交易。这里不仅体现了生活的便利,也暗示了村民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雨后担泉,花时载酒,有客寻咱。”进一步描绘了四季更迭中的乡村生活。雨后的清泉,花季的美酒,都是大自然赋予的馈赠,而这些美好的事物,都成为了吸引远方客人来访的理由。这不仅展现了乡村生活的丰富与多彩,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

“莫嫌斗室卑洼。尘不到、窗前碧砂。”在物质条件相对简陋的环境中,诗人却强调了内心的纯净与高雅。“斗室”虽小,“卑洼”不显,但“尘不到”的环境和“窗前碧砂”的景致,象征着心灵的净土和对美的追求。这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追求,是这首词的深层意蕴。

“句里沩山,篇中秋水,话彻昏鸦。”最后三句,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相融合。通过引用“沩山”(佛教圣地)和“秋水”(比喻清澈、深远的意境),以及“话彻昏鸦”(深夜仍在交谈,直到乌鸦休息),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友情的珍视。即使是在夜晚,即使是在简陋的环境中,人们也能找到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乡村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同时也表达了对简单生活和真挚情感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33)

张夏(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仁宗天圣七年(一○二九),为太常博士(《宋会要辑稿》食货三六之二二)。次年,迁开封府推官(同上书选举一九之九)。景祐元年(一○三四),以都官员外郎知泗州,寻迁司封员外郎提点京西刑狱(《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四)。旋以工部郎中出使浙江(《宋史》卷九七《河渠志》七)

  • 字:伯起(《四朝闻见录》甲集《张司封庙》)

相关古诗词

齐天乐.赠陆天涛使君浚江阴城河

仙凫飞处司牛耳。觅来芙蓉城里。

挂席初收,推篷一望,濠濮欣然心会。追维江涘。

任潮去潮来,关门恐泥。剡曲回舟。

怅王猷兴尽前此。

而今溪港毕满,舳舻连泊稳,银蟾涵泚。

灯火喧阗,笙歌间作,仿佛秦淮游事。伊人中汜。

擅白雪阳春,蒸霞散绮。显济川才,河渠书太史。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浣溪沙(其一)咏梅

玉骨冰心世外姿。霜前雪后想凄其。

此情好与月明知。

寂寞苍苔春较冷,低徊疏影梦还迟。

碧纱窗下正相思。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其二)咏梅

残日花开花又残。卷帘愁坐怯轻寒。

自怜消瘦带围宽。

幽梦乍回春悄悄,娇莺自在语关关。

更无心绪倚阑干。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其三)咏梅

绿暗红遮欲暮天。懒从书架理牙签。

几回愁坐几回眠。

已是夜来风缭绕,更闻帘外雨冥绵。

个侬憔悴转堪怜。

形式: 词牌: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