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其七)

我读万卷书,识尽天下理。

智者渠自知,愚者谁信尔。

奇哉闲道人,跳出三句里。

独悟自根本,不从他处起。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译

我读过无数的书,理解了世间万物的道理。
聪明的人自然明白,愚蠢的人怎能相信你的话。
多么奇特的闲散之人,超脱于常规思维之外。
他独自领悟事物的根本,不依赖他人的教导。

注释

我:主语,指代说话者。
读:阅读。
万卷书:形容书籍众多。
识:理解。
尽:全部。
天下理:世间道理。
智者:智慧的人。
渠:他(智者)。
自知:自己知道。
愚者:愚昧的人。
信尔:相信你。
奇哉:多么奇妙啊。
闲道人:闲散而有见解的人。
跳出:超越。
三句里:常规的思维框架。
独悟:独自领悟。
自根本:事物的根本。
不从:不从……开始。
他处:他人的教导或观点。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识和独到的思想。开篇“我读万卷书,识尽天下理”表明了诗人通过广泛阅读,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洞悉世间万物之理。这两句展现了作者渊博的学问和对宇宙万象深刻理解。

“智者渠自知,愚者谁信尔”则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智慧。诗人认为有见识的人自然能够理解自己,而对于那些缺乏洞察力的人,即使是好心提醒也难以得到他们的信任。这两句体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认识和对知识传播的困顿感慨。

“奇哉闲道人,跳出三句里”中的“闲道人”指的是诗人自己,他通过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束缚、自在飞翔的情怀。这里的“三句”可能暗指佛教中的一些经典或哲学思想,而“跳出”则象征着作者不仅仅满足于书本知识,更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

最后两句“我独悟自根本,不从他处起”显示了诗人对知识的独特理解和思考路径。他强调自己的认识来自内心深处的自我领悟,而非简单地接受外界的灌输或传授。这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个人主义精神和独立思考的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王安石的学术造诣,更透露着他对知识、智慧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这短短几句,读者仿佛能感受到作者那超凡脱俗的精神风貌和对生命真谛的独到领悟。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其十)

昨日见张三,嫌他不守己。

归来自悔责,分别亦非理。

今日见张三,分别心复起。

若除此恶习,佛法无多子。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其十一)

傀儡祗一机,种种没根栽。

被我入棚中,昨日亲看来。

方知棚外人,扰扰一场呆。

终日受伊谩,更被索钱财。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李氏沅江书堂

沅江水有梁与罾,沅田树桑可蚕耕。

君于其间耻射利,独岸清泚留朱甍。

诗书当前日开阖,冠带满坐相逢迎。

勉求高论出施设,无以私智为公卿。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李花

朝摘桃花红破萼,莫摘李花繁满枝。

客心浩荡东风急,把酒看花能几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