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勤劳,以及对传统技艺的传承。首句“地有桑麻屋有茅”,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农耕社会的景象,桑麻代表了农业生产的主体,而茅屋则是农民居住的简朴住所。接着,“百年旧业莫全抛”表达了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坚守和尊重,强调了农耕文化的重要性。
“海头春暖鱼生子,天目冰消虎出巢”两句,运用自然界的生动变化来象征新生与活力。春天的到来不仅让鱼类繁殖,也让山中的老虎从冬眠中苏醒,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和循环往复的规律。
“审雨下田乘早莳,卜晴采药及时炮”则体现了农事活动的智慧与季节性,通过观察天气来安排农活,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展示了农民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最后,“渔樵到日如相问,阿父吟长忆故交”表达了对家乡和老朋友的怀念之情,以及在忙碌生活中不忘情感联系的人生态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农人生活的质朴与深情,以及对传统技艺和人际关系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