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

仲夏井泉溢,雨声集虚堂。

银竹泻高檐,静听何浪浪。

莲叶不受水,盘珠走低昂。

溽润逼衣篝,缝我新葛裳。

愧彼作田人,蓑笠排青秧。

出户懒著屐,扫地烧木香。

白昼生睡思,徐徐到羲皇。

梦觉闻鼓吹,草蛙怒方塘。

竹尾起寒烟,湿萤度微光。

邻翁闭门卧,中夕啼苍黄。

三日绝薪卖,积潦势颓墙。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盛夏时节,井水满溢,雨声汇聚在空旷的厅堂。
银色的竹子从高高的屋檐滴水,静静聆听那潺潺流水声。
莲叶不沾水,像滚动的珍珠,高低起伏。
湿润的空气让衣物都显得沉重,我得缝制新的葛布衣裳。
我对农夫辛勤劳作感到惭愧,他们披着蓑衣,手持青秧耕作。
出门懒得穿鞋,只烧木香驱除暑气,白天也有了睡意。
渐渐地,我沉入梦境,仿佛回到了远古的伏羲时代。
梦醒后听见鼓乐声,池塘边的草蛙愤怒地叫着。
竹梢升起寒烟,湿漉漉的萤火虫在微光中飞舞。
邻居老人关门而眠,半夜时分传来凄凉的叫声。
三天没有柴火可卖,积水漫过墙壁,形势危急。

注释

仲夏:夏季最热的时候。
虚堂:空旷的厅堂。
银竹:形容颜色如银的竹子。
浪浪:形容流水声。
莲叶:莲花的叶子。
盘珠:像滚动的珠子。
篝:篝火。
蓑笠:蓑衣斗笠。
青秧:青色的稻秧。
著屐:穿鞋。
木香:木头燃烧散发的香气。
羲皇: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伏羲。
鼓吹:乐器演奏。
怒:愤怒。
方塘:正方形的池塘。
寒烟:冷烟。
湿萤:潮湿的萤火虫。
中夕:半夜。
苍黄:凄凉、悲凉。
绝薪:断绝柴火。
积潦:积水。

鉴赏

这首宋末元初诗人陆文圭的《夏雨》描绘了夏季雨后的景象。首句“仲夏井泉溢”点明时节,夏日炎炎,井水满溢,雨声透过空旷的堂屋传来,显得格外清晰。“银竹泻高檐”形象地写出雨水从屋檐滑落,如银色的竹管倾泻而下的画面。接下来,“莲叶不受水,盘珠走低昂”以莲叶和滚动的水珠比喻,生动展示了雨滴在荷叶上的动态。

诗人感受到湿润的气候,衣物都需要晾晒,他感慨农人的辛劳,“愧彼作田人,蓑笠排青秧”,表达了对农夫冒雨劳作的敬意。随后,诗人懒于外出,室内清扫之余,点燃木香,营造出宁静的氛围。白天里,他甚至产生了回归自然、悠然入睡的愿望,直到听见远处的鼓吹声和蛙鸣,才从梦境中醒来。

雨后夜色降临,萤火虫在微光中飞舞,邻居紧闭门户,夜晚显得凄凉,积水甚至威胁到房屋。“三日绝薪卖,积潦势颓墙”描绘了雨灾带来的生活困苦,柴火断供,积水冲刷着墙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夏日雨后的乡村生活场景,既有自然之美,也透露出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收录诗词(625)

陆文圭(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字:子方
  • 号:墙东
  •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52~1336

相关古诗词

徐观伯远将徙海陵介吾侄来索诗徐故家兵后流落三十年长子依许监仓客淮南因赘于海陵迎二亲就养坡公谓此事今无古或闻者也感叹之馀为赋二首(其二)

慈乌昔哺雏,日夜望雏长。

安知风雨横,故巢堕草莽。

乌羽日摧颓,雏饥竟何往。

其一止海隅,雌飞鸣相向。

反哺若天性,迎乌致其养。

我衰发尽白,儿长忽先丧。

赠君慈乌篇,老泪滴纸上。

形式: 古风

徐观伯远将徙海陵介吾侄来索诗徐故家兵后流落三十年长子依许监仓客淮南因赘于海陵迎二亲就养坡公谓此事今无古或闻者也感叹之馀为赋二首(其一)

甲与吾同生,君子行一周。

少年各丰裕,岁晚怀百忧。

菜地古城下,我今手锄耰。

君当往海陵,绝江汎渔舟。

驾言彼就养,逝将老菟裘。

哀哉随阳雁,止为稻粱谋。

君看横江隼,万里凌高秋。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徐德文索雪冈诗云已得而复失余寻旧稿亦无见想滕六遣六丁取之去矣再赋

雪飞不择地,因高势易积。

玉龙二百丈,横卧前山脊。

随香去寻梅,路白无行迹。

铁笛吹一声,惊裂苍崖石。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挽丘景南

紫荆庭下列三株,十五年中次第枯。

馀庆后来英俊有,老成先辈典刑无。

每怀素志甘瓢饮,不觉长身要杖扶。

头白少公门下客,酸风吹泪洒輤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