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柱山会禅师

我本山东人,平生多感慨。

弱冠游咸京,上书金马外。

结交当世贤,驰声溢四塞。

勉修贵及早,狃捷不知退。

锱铢扬芬馨,寻尺招瑕颣。

淹留郢南都,摧颓羽翰碎。

安能咎往事,且欲去沈痗。

吾师得真如,寄在人寰内。

哀我堕名网,有如翾飞辈。

瞳瞳揭智烛,照使出昏昧。

静见玄关启,歆然初心会。

夙尚一何微,今得信可大。

觉路明證入,便门通忏悔。

悟理言自忘,处屯道犹泰。

色身岂吾宝,慧性非形碍。

思此灵山期,未卜何年载。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本是山东人,一生常有许多感慨。
二十岁那年游历京城,向朝廷上书在外求官。
结交当代贤才,名声远播四方。
努力提升自己,要尽早显贵,却不知收敛。
细微之事也可能带来败坏,稍有不慎就留下瑕疵。
长久滞留在郢都,才华衰退,如同羽翼破碎。
怎能怪罪过去,只想摆脱沉闷和疲惫。
我的导师拥有真理,存在于人间。
怜悯我陷入名誉之网,如同飞翔的小鸟。
明亮的智慧之光,照亮我走出困惑。
静心看见了通往真理的大门,重新找回初心。
过去的理想多么微小,如今明白其价值巨大。
觉醒的道路清晰可见,忏悔之路也变得畅通。
领悟道理后言语自然忘却,即使身处困境,道路依然宽广。
身体并非我真正的财富,智慧不受形体限制。
思念那灵山之约,但不知何时才能实现。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刘禹锡的作品,名为《谒柱山会禅师》。全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佛学的理解和个人生命观的探索。

“弱冠游咸京,上书金马外”两句表明诗人年轻时便有大志,到达长安后向朝廷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结交当世贤,驰声溢四塞"则显示了他在当时的声望和与同时代人的广泛交流。

“勉修贵及早,狃捷不知退”反映出诗人对于修行佛法的迫切和坚持不懈。"锱铢扬芬馨,寻尺招瑕颣"则是对修行过程中的细微体验和追求完美境界的描绘。

“淹留郢南都,摧颓羽翰碎”表达了诗人在佛法修持上的深入和对尘世的超脱。"安能咎往事,且欲去沈痗"则是对过去经历的反思和对未来解脱的期望。

“吾师得真如,寄在人寰内”指的是诗人对于佛法导师的尊崇和信仰。"哀我堕名网,有如翾飞辈"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名缰的感慨和对自由解脱的向往。

“瞳瞳揭智烛,照使出昏昧”描绘了佛法智慧的光明,以及这种智慧如何引导人们走出迷茫。"静见玄关启,歆然初心会"则是对内在修持和悟道体验的描述。

“夙尚一何微,今得信可大”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的信仰之深厚。"觉路明證入,便门通忏悔"则是对悟道后的自我反省和心灵解脱的过程。

“悟理言自忘,处屯道犹泰”体现了诗人在修行中对于自我的超越和达到的内心平静。"色身岂吾宝,慧性非形碍"则强调了智慧和本性的重要性,而不是对肉体的执着。

“思此灵山期,未卜何年载”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于佛法修持之地——灵山的向往,以及对于未来解脱时间的不确定性。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刘禹锡的个人经历和情感,展现了一种超越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心路历程。

收录诗词(810)

刘禹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字:梦得
  • 籍贯: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
  • 生卒年:772-842

相关古诗词

善卷坛下作

先生见尧心,相与去九有。

斯民既已治,我得安林薮。

道为自然贵,名是无穷寿。

瑶坛在此山,识者常回首。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插田歌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儜如竹枝。

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

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

水平苗漠漠,烟火生墟落。

黄犬往复还,赤鸡鸣且啄。

路旁谁家郎,乌帽衫袖长。

自言上计吏,年幼离帝乡。

田夫语计吏,君家侬定谙。

一来长安道,眼大不相参。

计吏笑致辞,长安真大处。

省门高轲峨,侬入无度数。

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

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

形式: 古风

敬酬微公见寄二首(其一)

凄凉沃州僧,憔悴柴桑宰。

别来二十年,唯馀两心在。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贿]韵

敬酬微公见寄二首(其二)

越江千里镜,越岭四时雪。

中有逍遥人,夜深观水月。

形式: 五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