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第三溪

日晏霜浓十二月,林疏石瘦第三溪。

云沙有径萦寒烧,松屋无人鸣昼鸡。

几聚衣冠块作土,当年歌舞醉如泥。

早知涉世真成梦,不弃山田春雨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荒凉而静谧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十二月严寒时节,阳光微弱,霜气浓厚的景象。"日晏霜浓"四字,既点明了时间与气候特征,也营造出一种沉寂而肃穆的氛围。

接着,"林疏石瘦第三溪"一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与清冷。疏落的树林与嶙峋的岩石,共同构成了一幅自然界的孤寂图景。"第三溪"的描述,则暗示了此地的偏僻与人迹罕至。

"云沙有径萦寒烧,松屋无人鸣昼鸡",诗人通过"云沙"、"寒烧"、"松屋"和"昼鸡"等意象,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荒凉感与静谧美。云雾缭绕,沙地上隐约可见一条小径,寒风中燃烧着孤独的火焰;松林中的小屋空无一人,只有鸡鸣在寂静的白天回响,这些细节无不透露出一种远离尘嚣、超然物外的意境。

后半部分,诗人由景及人,抒发了对历史变迁、人事沧桑的感慨。"几聚衣冠块作土",表达了对过往繁华与荣光终将化为尘土的无奈与哀叹。"当年歌舞醉如泥",则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往昔的欢愉与放纵,如今却如同泥泞一般,难以触及。

最后两句"早知涉世真成梦,不弃山田春雨犁",是诗人对人生世事的深刻反思。他意识到,世间的一切追求与经历,或许都只是梦境般的虚幻,不如退守山田,与自然和谐共处,享受春雨滋润下的耕作之乐。这不仅是对现实的逃避,更是一种对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观念。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更是诗人情感与思想的寄托,体现了宋末元初文人士大夫对于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485)

戴表元(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应浩然先生墓

人间万卷庞眉老,眼见堂堂入草莱。

行客须当下马过,故交谁复裹鸡来。

山花不语如听讲,溪水无情自荐哀。

犹胜黄金买碑碣,百年名字已烟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拜袁越公墓因游定水寺有怀源老

乃翁已作飞仙去,犹得潭潭好墓田。

老树背风深拓地,野云依海细分天。

青峰晓接鸣钟寺,玉井秋澄试茗泉。

我与源公旧相识,遗言潇洒有人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任起潜谋隐之作

江边秋日逢任子,大醉索诗吾欲狂。

为问山资何次第,祗馀丹诀转凄凉。

黄金范蠡曾辞禄,白首虞翻未信方。

千古浮云共归意,晓风城郭水花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晚秋游中溪四首(其一)

淡竹冈前沙雁飞,小花尖下柘丸肥。

山云不见雨自薄,天气欲寒人正归。

招伴祗须新稻酒,临风犹有旧苔矶。

风流鬓发茎茎在,怪石老松今是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