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法

乔木长千年,终不到霄汉。

怒涛涨千尺,终亦有畔岸。

倘非分限本截然,波吞天地枝插天。

位极三公殊未惬,粟积千仓犹道乏。

黄金满匮尚求多,华屋连云常苦狭。

人心无足时,天道有止法。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末元初的诗人刘埙所作,名为《止法》。诗中以自然界的景象为喻,探讨了人类欲望与宇宙法则之间的关系。

首联“乔木长千年,终不到霄汉。怒涛涨千尺,终亦有畔岸。”以千年古木和滔天巨浪为象征,说明即便是自然界中最为壮观的事物,也有其无法逾越的界限。古木虽长,终究无法触及云霄;巨浪虽高,最终也必有停歇之处。这暗示了任何事物都有其极限,不能无限扩张。

颔联“倘非分限本截然,波吞天地枝插天。”进一步强调了自然规律的不可逾越性。如果事物的发展没有明确的界限,那么就会导致天地被波浪吞没,枝条插入天空的荒谬情景。这里暗指人类社会中,如果放任个人或集体的欲望无限膨胀,同样会导致不可预知的后果。

颈联“位极三公殊未惬,粟积千仓犹道乏。”通过描述高位官员和富商虽已达到社会地位和财富的顶峰,但仍感不足,表达了对人类贪婪本性的批判。即使在物质条件极为丰富的情况下,人们仍不满足,追求更多,这反映了人性中难以满足的欲望。

尾联“黄金满匮尚求多,华屋连云常苦狭。”继续深化这一主题,指出即便拥有大量的财富和豪华的住所,人们仍然渴望更多,感到空间的局限。这不仅是对物质欲望的讽刺,也是对人类内心空虚和不满足状态的揭示。

最后一句“人心无足时,天道有止法。”总结全诗的核心思想,指出人类内心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而宇宙法则却有着明确的限制。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现象的哲学思考,也是对人类社会行为的深刻反思,提醒人们应认识到自身行为的边界,追求适度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将宏观的宇宙法则与微观的人类欲望联系起来,既富有哲理深度,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收录诗词(53)

刘埙(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学者称水村先生。南丰著名文人隐士刘镗之侄。宋末元初学者、诗人、评论家

  • 号:水云村
  • 籍贯:江西南丰
  • 生卒年:壎xūn 1240-1319

相关古诗词

送黄脩永之武夷杜清碧学

眼中尘中政昏昏,华盖风高翠入云。

一代风流超晋宋,百年礼乐寄河汾。

波宽好看鱼龙化,天远空怜雁鹜群。

亦有平生观海意,出门万里独惭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延颈池边照影池,花明柳净思依依。

年深色重丹砂顶,日暖光浮白雪衣。

晴月梦回三岛去,看云思上九霄飞。

玉箫声断秋宵冷,应有仙人忆未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万里来从海外村,定巢时听语频频。

帘风半卷重门晓,社雨初晴二月春。

尾上系诗成往事,掌中学舞是前身。

华堂茅屋依然坐,几处相逢旧主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西捷

神器宁容小智窥,黄河河上集王师。

六龙南面皇威壮,万里西征凯奏驰。

穹壤有灵扶宝祚,风霜无地著金枝。

太平有象天颜喜,大霈看看下玉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