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秋

清晨负手行,蟋蟀鸣我门。

因知秋气厉,感此流年悲。

病夫日掩户,一月不窥园。

颇闻梧桐树,飘叶聚其根。

岁寒皆黄落,而汝胡为先。

我将种长松,不与时推迁。

小庭数盆花,青青亦堪怜。

但觉凄清意,莫向西风前。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感秋》,是清代诗人林旭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清晨漫步时对秋日景象的感慨,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深沉思考。

首句“清晨负手行,蟋蟀鸣我门”,以清晨散步开始,通过听到门外的蟋蟀鸣叫,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寂寞的氛围。接着,“因知秋气厉,感此流年悲”两句,直接点明了季节的变化与时间的流逝,引发了诗人对岁月匆匆的感慨。

“病夫日掩户,一月不窥园”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病痛中的孤独生活状态,一个月未走出家门,连心爱的花园也未曾光顾,这种与外界隔绝的生活,更加重了他对时间流逝的哀愁。

“颇闻梧桐树,飘叶聚其根”描述了梧桐落叶的情景,梧桐树在秋天的寒风中落叶,象征着生命的衰败与终结。诗人不禁发问:“岁寒皆黄落,而汝胡为先?”为什么梧桐树要早早地落叶,似乎预示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最后,“我将种长松,不与时推迁”表达了诗人希望像长松一样,即使在严寒中也能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不随波逐流,不被时间所改变。同时,“小庭数盆花,青青亦堪怜”则以小庭中的几盆青花,虽生机勃勃却也令人怜悯,暗示了生命无论大小,都值得尊重与珍惜。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对生命、时间与自然规律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202)

林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病起漫书(其一)

耳目与口鼻,不思何录录。

苟能得其养,心亦即快足。

四者彼何知,惟心实有欲。

所以养心者,必先此四族。

愚奢厚自奉,反以滋垢黩。

一鸟能遗音,岂必奏丝竹。

一花可慰眼,岂必陈绮縠。

诵诗味芬芳,闻香气清淑。

领略信靡穷,我亦能我慉。

形式: 古风

病起漫书(其二)

病后关门趣自深,天明即起似游禽。

食单寂寞添乡思,诗句颓唐趁倦襟。

检点旧书看复放,商量佳客遣相寻。

更欣秋月光辉足,不惜窥窗夜夜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效太夷丈

松生依涧谷,上为干霄枝。

摇落尚不与,繁华岂尝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感事

昔人治国戒察察,黈纩塞耳冕前旒。

聪明蔽远不蔽近,肘腋往往藏奸谋。

水清无鱼信所鉴,网漏吞舟亦可忧。

贤人君子常不悟,一朝负败为身尤。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