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臣刘豫挟虏骑犯两淮天子亲总六师出征贼骑摧衄宵遁銮舆既还效杜拾遗作欢喜口号十二首(其二)

闻难君王敢自安,鞭笞貔虎向江干。

英谋睿决知谁敌,世祖周宣比并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一止所作的《欢喜口号十二首》中的第二首,主题为对宋徽宗御驾亲征平定叛乱的颂扬与欢喜之情。

首句“闻难君王敢自安”,描绘了在国家危难之际,君主不避艰险,勇于担当的情景。这里的“难”字不仅指外敌入侵,也暗含了内部的叛乱,君王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敢地站了出来,体现了其大义凛然的气魄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次句“鞭笞貔虎向江干”,形象地描述了君王亲自率领军队,迎战敌人于长江边的情景。“鞭笞”一词在这里并非实指鞭打,而是象征性地表达了君王对军队的严格管理和激励,以及对胜利的坚定决心。“貔虎”则借指勇猛的将士,整句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君王与勇士们并肩作战的壮丽场面。

接下来的“英谋睿决知谁敌”,是对君王智慧和决策能力的高度赞扬。这句话意味着君王的策略和决断力无人能及,暗示了他能够准确判断局势,制定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在对抗敌人时占据优势。

最后,“世祖周宣比并看”,将君王与历史上著名的帝王相提并论,表达了对君王功绩的极大肯定。这里提到的“世祖周宣”指的是周朝的开国之君周武王和他的继承者周宣王,他们都是历史上以英明治国著称的君主。将君王与他们并列,意味着对君王成就的高度评价和对其历史地位的认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宋徽宗御驾亲征平定叛乱这一事件的描绘,表达了对君王英勇果敢、智慧超群的赞美,以及对国家统一和安宁的深切期盼。

收录诗词(364)

刘一止(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 号:太简居士
  • 籍贯: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1078~1160

相关古诗词

贼臣刘豫挟虏骑犯两淮天子亲总六师出征贼骑摧衄宵遁銮舆既还效杜拾遗作欢喜口号十二首(其三)

杖策初闻桑下谣,氐羌酋长待来朝。

而今有酒须相乐,前日忧思骨合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贼臣刘豫挟虏骑犯两淮天子亲总六师出征贼骑摧衄宵遁銮舆既还效杜拾遗作欢喜口号十二首(其四)

将相佥谋互往来,一时肝胆绝嫌猜。

颇闻追骑三方出,不遣淮壖疋马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贼臣刘豫挟虏骑犯两淮天子亲总六师出征贼骑摧衄宵遁銮舆既还效杜拾遗作欢喜口号十二首(其五)

天戮齐东老逆臣,弄兵鼠子尚窥人。

乾坤整顿应须早,赋与中原浩荡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贼臣刘豫挟虏骑犯两淮天子亲总六师出征贼骑摧衄宵遁銮舆既还效杜拾遗作欢喜口号十二首(其六)

猛将心期箭有神,争前知贼不知身。

圣恩令贷签军死,汝是中朝个里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