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海偈二首(其一)

我舍世间如梦,众人须我作颂。

颂即语言边事,了取自家真梦。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以一种超脱世俗的视角,探讨了对世间现象的理解与个人内心的追求。诗人将世间视为一场梦境,表达了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通过“舍世间如梦”这一开篇,诗人直接点明了对物质世界虚幻本质的认识,暗示了对更高层次精神境界的追求。

“众人须我作颂”,则揭示了诗人作为一位僧侣,肩负着引导众生、传播佛法的责任。在这样的角色中,诗人不仅关注外部世界的教化,更强调了内心世界的觉醒与净化。这句诗体现了佛教中“度人先度己”的理念,即在帮助他人之前,首先需要自我觉悟。

接下来,“颂即语言边事,了取自家真梦”,进一步阐述了诗歌(或颂)的作用。诗人认为,颂并非仅仅停留在语言层面的形式,而是一种深入内心、洞察自我的工具。通过颂,人们可以超越表面的语言表达,触及到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和梦想。这里,诗人巧妙地将“颂”与“真梦”联系起来,暗示了通过颂唱或修行,个体能够达到心灵的觉醒,实现自我认知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探讨了佛教中的核心观念——对现实的清醒认识、自我觉醒的重要性以及通过修行达到精神自由的可能性。它鼓励读者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追寻内心的真实与自由,体现了佛教文化中对精神生活和心灵成长的重视。

收录诗词(3)

释净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投海偈二首(其二)

世间人心易了,只为人多不晓。

了即皎在目前,未了千般学道。

形式: 偈颂

辞众偈

会得祖师真妙诀,无得无物又无说。

喝散乌云千万重,一点灵心明皎洁。

形式: 偈颂 押[屑]韵

若要少年并美貌,须还下部小尚书。

形式:

题梵隐院方丈梅

桠槛攲檐一古梅,几番有意唤春回。

开花自许清香入,布叶不容炎暑来。

日射冷光侵几案,风摇翠影锁莓苔。

游蜂野蝶休相顾,木性从来不染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