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长

莺花近甸,鸿雪去程,依稀梦境堪觅。

记否那回携手,汀波恋馀碧。

垂虹影,还自直,有几许、倩魂消得。

画眉冷,走马人来,鸥鹭曾识。

回念别离时,陌上香泥,罗带为谁拭。

怕说绣鞯行处,鞭丝堕秋色。前踪认,如过翼。

尽唤起、暮愁千尺。断桥外,细雨恹恹,重问村驿。

形式: 词牌: 应天长

鉴赏

这首《应天长》是清代词人周之琦所作,词中描绘了一幅离别后的思念画卷,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开篇“莺花近甸,鸿雪去程”,以莺啼花开与鸿雁南飞的景象,象征着时光的流转和离别的哀愁。接着“依稀梦境堪觅”一句,将现实与梦境交织,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

“记否那回携手,汀波恋馀碧”,回忆起曾经的相聚时刻,水波不兴的河畔,两人手牵手漫步的情景,充满了温馨与甜蜜。然而,“垂虹影,还自直,有几许、倩魂消得”,垂下的彩虹虽美,却也映照出内心的孤独与哀伤,似乎连灵魂都难以承受这份离别的痛苦。

“画眉冷,走马人来,鸥鹭曾识”,通过描绘冷清的画眉鸟、匆匆来往的行人以及熟悉的鸥鹭,进一步渲染了离别后的孤寂与落寞。鸥鹭曾识,意味着过去的美好记忆,如今却只能独自回味。

“回念别离时,陌上香泥,罗带为谁拭”,回想起离别时的场景,路旁的泥土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而系在腰间的罗带,却不知为何人擦拭。这一细节,将离别的不舍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怕说绣鞯行处,鞭丝堕秋色”,担心谈及离别时乘坐的绣鞯(一种装饰华丽的马车),马鞭上的丝线在秋天的风中飘落,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物是人非的感慨。

“前踪认,如过翼。尽唤起、暮愁千尺”,试图在过往的记忆中寻找痕迹,却如同飞过的鸟儿,难以捕捉。这唤起了无尽的忧愁与遗憾,仿佛千尺之深的暮色,笼罩着整个心灵。

最后,“断桥外,细雨恹恹,重问村驿”,断桥边细雨绵绵,再次询问着村中的驿站,似乎在寻找着什么,却又不知道要找什么。这种迷茫与无助,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也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离别后深深的思念与哀愁,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人心的脆弱。

收录诗词(402)

周之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嘉庆十三年(公元一八0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累官广西巡抚,疏言筑堤赈灾等事,凡数十上。道光二十六年,因病乞休。病逝于家中。工词,浑融深厚,瓣香北宋,有《金梁梦月词》二卷,《怀梦词》二卷,《鸿雪词》二卷,《退庵词》一卷,总名《心日斋词》,传于世。辑有《心日斋十六家词选》

  • 字:稚圭
  • 籍贯: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
  • 生卒年:公元1782年~1862年

相关古诗词

陌上花.题仙山图

神山望里分明,幻出玉楼珠榭。

碧晃金迷,榄取几多姚冶。

仙源近接长生路,髣髴紫兰人下。

眷游情、不是闻风元圃,等闲图画。

漫相看、梦影雕甍倚处,月斧云斤无价。

凤管吹空,一曲绮筵歌罢。

天钱辛苦谁赢得,却向黄姑亲借。

但沈吟、怕说冰夷飞盖,翠澜生也。

形式: 词牌: 陌上花

解连环.九日登香山北麓宋普庆禅师塔院

晚秋西郭。趁车尘路隔,胜游初约。

步静窈、几折云林,早岭接梵宫,涧横经阁。

片碣招寻,道舍利、当年曾托。

叹沧桑过眼,古井断垣,还见归鹤。风铃甚时唤觉。

话南朝旧事,几度花落。

向定里、佳节重看,又积藓暗封,柳边门钥。

未冷禅心,为白雁、飞来愁著。

任匆匆、载诗载酒,翠屏半角。

形式: 词牌: 解连环

解连环.和片玉韵

寸笺休托。诉幽襟忍见,赋情绵邈。

耐书永、闲拂蛛尘,但锦羽梦孤,翠绡绿薄。

似水春阴,总化作、残秋萧索。

对厌厌病枕,闷损镜妆,谁寄灵药。芳尊自开下若。

带颦蛾酒晕,犹倚栏角。

枉盼断、淮上青山,渺天际黛痕,等闲迷却。

浪迹依然,把柳絮、看成桃萼。

劝清游、半晴半雨,趁花未落。

形式: 词牌: 解连环

浪淘沙慢

梓桑路、沙屯废馆,浪拥荒驿。空约传书素翼。

乡心万缕似织。任极望南云天咫尺。

远山外、烟影难觅。

断梦倚斜阳黯无语,虚堂自愁入。悽忆。

涨痕旧隐抛掷。傍岸柳依依,凝眸处、泪雨都暗滴。

嗟岁晏哀鸿,零乱谁宅。绣衣画戟。

知甚时骢马,相逢人迹。菱镜光销腰围窄。

年华晚、坐看箭激。料应比、湍波流更疾。

恨归去、不附星查,十二载,尘衫冷透长安陌。

形式: 词牌: 浪淘沙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