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三日度仙霞关

闽海地脉多峰峦,万山烂漫奔中原。

砉然截断罗刹水,四扇突兀开雄关。

琉球日本使络绎,东瓯南粤人蹒跚。

荔支末利争赴市,江珧牡砺来输官。

一夫当关按剑立,百万铁骑心胆寒。

唯天设险表万国,正器岂许庸夫干。

我从窑岭上嵽嵲,时节正届春光残。

樟松合抱挺百尺,白石遍插青琅玕。

幽丛荫郁百鸟聚,啁啾似惧弹金丸。

山花无名开绝壁,一枝冷露零漙漙。

红如丹砂白如雪,黄紫照耀成斑斓。

竹鸡大唤走木客,野猿上树千回盘。

行来绝顶踞关口,此日恍在蓬莱看。

金银宫阙散异彩,鞭鸾笞凤声珊珊。

俯视原畴平若掌,江海一气云天宽。

众峰起伏如怒浪,前后左右皆儿孙。

坳中陡起一片白,黑风飒飒烟瀰漫。

阿香推车响脚底,跳珠乱迸黄河翻。

飞流千丈分百道,下注龙井增波澜。

浑浑沌沌震玄窞,水石拮隔何时乾。

仆夫下岭如健犊,小竿羊牯同巑岏。

吴山越水足迹遍,未若此境夸雄观。

荡胸决眦渺何许,襟怀始笑吾儒酸。

笔底光芒射六合,南游好惬平生欢。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顾嗣立的《四月三日度仙霞关》描绘了福建沿海地区壮丽的山川景色和边关雄伟的气势。诗中通过“万山烂漫奔中原”、“砉然截断罗刹水”等句,展现了峰峦叠嶂、险峻壮美的自然景观,以及仙霞关作为交通要冲的重要地位。诗人描述了各国使者往来频繁,货物交易热闹,显示出边关的繁荣景象。

“一夫当关按剑立”表现出守关者的威严,“金银宫阙散异彩”则象征着仙境般的奇异气象。诗人登高远眺,感叹山川之美,认为此处景色胜过吴山越水,足以傲视群雄。最后,诗人以豪情壮志收尾,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南游的畅快心情,以及对自己学识的自嘲,寓含了对儒家学问的反思。

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开阔,充分展示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边关历史文化的感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19)

顾嗣立(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弥陀滩

船头水怪奔,船后潜蛟吼。

巨石森我左,白波喷我石。

轻舟如飞梭,中容一线溜。

榜人划水开,势与雷霆斗。

捩柁急就之,赑屃伸颈脰。

谹然一声中,生死判清昼。

相传此惊滩,估客屡倾覆。

禅家指迷途,莲花工刻镂。

双柱立中央,呼吸金石奏。

回思下滩时,双瞳瞩前后。

相距一发间,避险如避臭。

三老犹色变,而况僮仆陋。

南来山水乡,到处堪宿留。

垂堂尚有箴,何事建溪走。

平地波澜兴,祸福巧相凑。

足迹皆宿缘,平生藉天佑。

日午恶风恬,城近惊魂收。

且看石上鸟,浴浪正褰噣。

形式: 古风

黯淡滩

瘦日摇晶光,险风吹沆瀣。

舟行黯淡滩,顿觉宇宙隘。

轩然大波来,巍峨拥山砦。

横从互舂撞,白浪喧百派。

初如战锋交,万马脱营寨。

欻若刀枪陈,奔窜格斗败。

恨无据水飞,那得裂眦哙。

仰恐天柱折,俯愁地轴坏。

伊余偶过此,杯水中一芥。

惊雷震耳根,飞沫湿衣衩。

蜷局寄篷窗,吁嗟甚矣惫。

半生历险艰,心绪恬不怪。

富贵实浮云,惟欠诗酒债。

畏途渐坦夷,手足去蜂虿。

饱啖荔支鲜,南行聊一快。

形式: 古风 押[卦]韵

望接笋峰

朝游万年宫,暮宿天游观。

群峰绕曲溪,一日千万变。

纵目神飞扬,有口那能赞。

不须秉烛游,佳处已得半。

惟有接笋峰,青壁蹊径断。

紫翠立磔卓,通透光三段。

昨晚进石门,深坞斜阳慢。

望崖不能前,颈脰屡顾盼。

今晨扶筇来,露草珠璀璨。

古洞翠毛零,葛藤恣延蔓。

鼯鼬上树窥,猿狖隔林唤。

忽见道士来,笑口指山畔。

云此通隐屏,绝顶有道院。

箫管云中闻,环佩月下见。

梯级八十一,彳亍跨两骭。

梯穷面峭壁,窸窣凌巧栈。

踸踔一足行,铁索双手换。

鸡胸行蚁伏,龙脊妖鼠颤。

頫临万丈潭,铿訇走匹练。

虽有贲育俦,下觑杂花眩。

师徒住此峰,往来百千遍。

雨过蹑屐登,不翅平地便。

君身长吴乡,丘壑类平衍。

亮无凌风翼,对此空眷眷。

余闻道士言,惊汗湿衣襻。

羊肠九折坂,王阳尚兴叹。

韩子最奸黠,遗书华阴县。

发肤敢毁伤,渊冰早兢战。

兹游虽好奇,何自取惊惋。

举手谢道士,我行亦已倦。

寄语峰头人,白云好娱玩。

乞我辟谷方,金丹炼九转。

服食待身轻,还来振羽翰。

形式: 古风

过天章寺

春风曾识旧兰亭,玉雁珠凫鬼火荧。

涧水可能寻禊帖,山禽还是哭冬青。

龙蛇健笔消灰劫,钟鼓残声答地灵。

白发老僧年十八,兴亡满眼不堪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