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行春桥望月

夜凉斜倚赤阑桥,天远碧烟消。

酒醒忽见花间影,轻云散、月在林梢。

野火青山隐隐,渔歌绿水迢迢。

当年曾此醉清宵,共棹木兰桡。

白头重蹋行春路,同游伴、半已难招。

夜静单衫露冷,玉人何处吹箫。

形式: 词牌: 风入松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徵明的《风入松·行春桥望月》,描绘了夜晚在行春桥上赏月的情景。诗人斜倚赤阑桥,感受到夜的清凉,远方的天空中,青烟消散,展现出一片开阔的夜空。酒醒后,他意外地在花丛中看见了月影,轻云飘过,月光洒在静谧的树林之上。青山与野火相映,远处传来渔歌,流水潺潺,营造出宁静而深远的画面。

诗人回忆起往昔在此度过的一个清宵,与友人共乘木兰舟,那份欢乐仿佛还在眼前。然而,如今白发添,旧日的游伴已有不少离世,难以再聚。夜深人静,诗人独自踏着春路,感到孤独和凄凉,此时只有露水打湿单衫,更添凉意。他想象着那个熟悉的玉人,不知此刻在何处吹奏着箫声,引发了无尽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月夜景色的描绘,表达了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旧友的深深怀念,情感真挚,意境优美。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满江红

漠漠轻阴,正梅子、弄黄时节。

最恼是、欲晴还雨,乍寒又热。

燕子梨花都过也,小楼无那伤春别。

傍阑干、欲语更沈吟,终难说。一点点,杨花雪;

一片片,榆钱荚。渐西垣日隐,晚凉清绝。

池面盈盈清浅水,柳梢淡淡黄昏月。

是何人、吹彻玉参差,情凄切。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浣溪沙

波映横塘柳映桥,冷烟疏雨暗亭皋。

春城风景胜江郊。

花蕊暗随蜂作蜜,溪云还伴鹤归巢。

草堂新竹两三梢。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卜算子.题凭几图

病影有灯知,心事无人问。

上苑春光过二分,应少同游分。

画障且相隈,曲几聊孤隐。

窗外红梅开已齐,似识香闺闷。

形式: 词牌: 卜算子

望海潮.送顾漱玉入雍

江帆飞雨,汀莎没雁,玉人方上皇州。

酒泛霞觞,潮生烟浦,那堪泪洒苹洲。云树两悠悠。

蓬窗迷岸草,一任夷犹。

羡尔词源、倒倾三峡楚天秋。清时肯卧林丘。

看诗题杏苑,名彻宸旒。

朔月关心,燕风扑面,谁云悔觅封侯。壮志奋吴钩。

故园芳草合,鱼鸟含愁。

何日京尘夜酤,清醑泻床头。

形式: 词牌: 望海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