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明代诗人吕㦂游历泰山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侍郎乘兴自南畿”,展现了一位官员兴致勃勃地从南方出发,前往泰山的情景。接着“社老村童睹汉仪”,描述了在乡村中,老人和孩童见到这位官员时,仿佛看到了古代的礼仪,流露出对尊贵者的尊敬之情。
“浴日早明云里观,灵风不满庙前旗”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想象,将太阳比作浴火重生,早晨的云层中显现其光辉;同时,通过“灵风不满庙前旗”描绘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暗示着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
“古今诗句留鸿迹,来往游人似奕棋”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认为古人的诗句如同鸿雁留下的痕迹,而不断前来游览的人们,则像棋盘上的棋子,不断地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的足迹。
最后,“虽是亡秦多绝艺,披榛还觅李斯碑”一句,借用了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古代艺术和文化的敬仰之情。尽管秦朝已逝,但李斯的书法艺术依然被后人追寻和珍视,象征着文化传承的力量。
整首诗以游历泰山为背景,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人文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历史文化的深思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