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梁父吟

朝趋梁父岑,暮投梁父麓。

左肩抱长欃,右手牵黄犊。

禾生亘原隰,生计自为足。

罢耕还读书,何必事精熟。

茫茫万古坟,苞括纳心曲。

琅山蔼空青,淄水涨寒绿。

嗟我七尺躯,披云卧幽独。

抱膝一长吟,清响振空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诗中以“朝趋梁父岑,暮投梁父麓”开篇,形象地展现了这位隐士每日的行踪,从清晨攀登至梁父山的高处,傍晚则回到山脚下的住所。通过“左肩抱长欃,右手牵黄犊”,生动地刻画了他日常劳作的场景,既体现了农耕生活的艰辛,也透露出一种自给自足的满足感。

“禾生亘原隰,生计自为足”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这位隐士对自然的依赖和对简单生活的追求。他不需过分精通技艺,仅凭耕种就能维持生活,这反映了他对物质需求的淡泊态度。

“罢耕还读书,何必事精熟”则表达了他对于知识的热爱与追求,并非为了功利,而是出于内心的渴望。这种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与对物质生活的淡然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茫茫万古坟,苞括纳心曲”一句,借古墓之多,暗示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内心情感的深沉思考。面对历史的长河,个人的情感显得尤为渺小,但正是这些细微的情感构成了生命的意义。

“琅山蔼空青,淄水涨寒绿”描绘了山色空蒙、水流碧绿的自然美景,与前文的劳作场景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这样的环境不仅提供了心灵的栖息之所,也是诗人精神世界得以延伸的背景。

最后,“嗟我七尺躯,披云卧幽独。抱膝一长吟,清响振空谷”四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在云雾缭绕的山间,诗人独自一人,怀抱膝盖,长声吟唱,其声音在空旷的山谷中回荡,既是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是对内心情感的释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对自然、知识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充满了哲理意味和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486)

方一夔(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后梁父吟

我生在畎亩,志愿向此毕。

粝饭为我粮,丑女为我室。

英英帝家胄,屡驾款蓬荜。

片言误相酬,搀我手不释。

立谈豢吴儿,再战走汉贼。

托孤赴永安,仗钺驻渭北。

人生盛意气,事会靡终极。

桑株渺何许,岁月去如掷。

朗然舒卷心,始末本无隔。

形式: 古风

偶阅渊明开岁古诗因和其韵

开岁倏五十,陶翁感浮休。

我生苦后陶,夜梦从之游。

大块无停机,岁月去如流。

弃家客东安,泛泛双浮鸥。

羲轩古主人,中古称旦丘。

大伦具五常,大法列九畴。

寥寥向千载,孤唱绝众酬。

藐然愧前哲,中路肯止不。

逝言晚闻道,恻恻怀长忧。

廓落八纮内,俛仰吾何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别洪复翁

十载与君友,何曾异悲欢。

忧寒夜同袍,念饥日同餐。

晚节各大缪,浊世多波澜。

我争东山墩,君赴金沙滩。

云萍不相接,我穷君长叹。

出门重入门,转觉营生难。

故人赠尺书,招我来东安。

水云三百里,飞鸿集江磐。

君如跨海鹏,发轫鶱鶱翰。

咫尺视万里,归溯天池湍。

梅花点飞雪,相将理征鞍。

新诗月几首,愿寄青琅玕。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葛溪浴丹泉

杉松翳苍翠,古寺依寒溪。

小桥度空阔,胜事穷朝隮。

仙人渺何许,昔年此孤栖。

丹成馀此泉,高步凌云梯。

至今浴丹处,精光贯虹霓。

老仙不厌世,寄迹随东西。

当时不相顾,野鹤群凫鸡。

一朝上寥廓,指爪留沙泥。

我生旷劫内,临老归途迷。

犹疑丹在水,清咽分刀圭。

形式: 古风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