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人嫁女辞

种花莫种官路傍,嫁女莫嫁诸侯王。

种花官路人取将,嫁女王侯不久长。

花落色衰情变更,离鸾破镜终分张。

不如嫁与田舍郎,白首相看不下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郑允端的《吴人嫁女辞》,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嫁入豪门女子命运多舛的悲剧,以及选择平凡生活所能带来的幸福安宁。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种花莫种官路傍,嫁女莫嫁诸侯王”与“不如嫁与田舍郎,白首相看不下堂”进行鲜明对比,强调了普通百姓生活的稳定与情感的真挚。

首句“种花莫种官路傍”,以种花比喻嫁女,形象地表达了嫁入权贵之家的女子,如同路边的花朵,容易被他人采摘,暗示了她们命运的不自主和易变。接着,“嫁女莫嫁诸侯王”进一步强调了嫁入权贵之家的潜在风险,暗示了这些女子可能面临的不幸命运。

随后,诗人通过“种花官路人取将,嫁女王侯不久长”两句,揭示了权贵之家女子命运的脆弱性,她们如同种在官路旁的花朵,随时可能被路人取走,暗示了她们婚姻的不稳定性和短暂性。

“花落色衰情变更,离鸾破镜终分张”这两句,生动描绘了女子随着岁月流逝,容颜不再,情感也随之改变,最终导致婚姻破裂的悲剧。这里使用了“离鸾破镜”这一典故,象征着夫妻关系的破裂,进一步强化了女子命运的悲惨。

最后,“不如嫁与田舍郎,白首相看不下堂”一句,表达了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人认为,嫁给一个普通的农夫,虽然生活可能平淡无奇,但可以享受长久的相伴和稳定的婚姻生活,这比嫁入权贵之家承受无尽的变故要幸福得多。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形象的比喻,深刻揭示了社会阶层差异对女性命运的影响,以及对平凡、稳定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和对人性的关怀。

收录诗词(43)

郑允端(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元英宗泰定四年,卒于惠宗至正十六年,年三十岁。出生儒学世家,郑氏曾富雄一郡,有半州之目,人称“花桥郑家”。允端颖敏工诗词,嫁同郡施伯仁。其夫为儒雅之士,夫妻相敬如宾,暇则吟诗自遣,然题涉甚广,不止写闺情。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诚入平江,家为兵所破,贫病悒悒而卒。宗族之士谥曰“贞懿”,后人称之为“女中之贤智者”。其夫施伯仁编次其遗著成帙,名《肃庸集》一卷。诗集后来历经颠簸,散失了一半多,仅留下百余首诗

  • 籍贯:吴中平江(今江苏省苏州市)
  • 生卒年:1327 ~1356

相关古诗词

拟寄衣曲

男儿远向交河道,铁马金戈事征讨。

边头八月霜风寒,欲寄戎衣须趁早。

急杵清砧捣夜深,玉纤铜斗熨帖平。

裁缝制就衣袄裙,千针万线始得成。

封裹重重寄边使,为语夫君奋忠义。

好将功业立边陲,要使声名垂史记。

形式: 古风

秋夜三五七言

风乍起,月初阴。树头梧叶响,阶下草虫吟。

何处高楼吹短笛,谁家急杵捣清砧。

形式: 词牌: 秋风清

读西汉书

予闻太仓公,逮系长安狱。

生女不生男,缓急无以嘱。

少女痛所言,上书讼父辱。

死者不复生,刑者不可属。

妾身没入官,父罪或见赎。

明明圣文王,哀怜脱戕毒。

再使父子亲,骨肉重相续。

此事谊甚高,足以振颓俗。

好事东观臣,大书耀史录。

临卷三叹之,清风满林麓。

形式: 古风

题耕牧图

幽人薄世味,耕牧山之阴。

自抱村野姿,常怀畎亩心。

行行南山歌,落落《梁甫吟》。

挂书牛上角,挥锄瓦中金。

饱饭黄昏后,力田春云深。

四体勤树艺,三生悟浮沈。

巢父世高尚,德公人所钦。

伊人去已远,高风邈难寻。

抚卷空叹息,俯仰成古今。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