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山居读书图

寒泉古木山之隅,尘土不到幽人庐。

清风一榻酒微醒,坦腹自读羲皇书。

门径萧然寡轮鞅,易安隐约柴桑居。

平生心迹许谁共,展图令我思归与。

君不见诸公衮衮登云衢,车马甲第争纷如。

无劳肉食已自愧,进退况复怀次且。

又不见百年光景过隙驹,邯郸一梦俱成虚。

彼常不足我有馀,冥鸿高举谁能拘。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龚诩的《题山居读书图》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隐居生活画面。首句“寒泉古木山之隅”,以冷冽的泉水和古老的树木烘托出山居的偏远与静谧,暗示了主人公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接着,“尘土不到幽人庐”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清幽,隐士的生活远离世俗纷扰。

“清风一榻酒微醒,坦腹自读羲皇书”描绘了诗人醉酒后在清风中翻阅古代典籍的场景,展现出他对知识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接下来,“门径萧然寡轮鞅”写出了山居生活的简朴,门前少有车马喧嚣,如同陶渊明的田园生活一般淡泊宁静。

“易安隐约柴桑居”引用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心境的自得。然而,“平生心迹许谁共,展图令我思归与”则流露出一丝孤独,诗人感慨无人能共享他的心境,只能通过画卷寄托思乡之情。

最后,诗人以对比的手法,将权贵们的荣华富贵与自己的简朴生活相对照,表达出对功名利禄的淡漠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珍视:“君不见诸公衮衮登云衢,车马甲第争纷如。”他感叹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而自己却选择了一条与世无争的道路:“又不见百年光景过隙驹,邯郸一梦俱成虚。”

结尾处,诗人以“彼常不足我有馀,冥鸿高举谁能拘”表达出对自由精神的坚守,认为自己的内心世界丰盈,不受世俗束缚,如同高飞的孤雁,无人能及。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305)

龚诩(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姑苏夜泊

阖闾城西越溪北,扁舟夜泊官亭侧。

人家灯火乱明星,二鼓市諠犹未息。

衰翁转辗不成眠,历想山川感今昔。

贤愚成败非一人,后世徒能记遗迹。

城头乌啼霜气寒,江心水澄月色白。

沾衣几许牛山情,都付渔翁一声笛。

形式: 古风

追赋陆烈妇歌

陆家有子贱且贫,一生家住琴川滨。

唯能击鼓与吹笛,更无馀策堪资身。

其妻本是田家女,目不知书心却古。

蓬头垢面破衣裳,乐与夫君共甘苦。

夫君卧病忽经年,瓶无粒粟囊无钱。

晨昏何以给饘粥,一饱十饥诚可怜。

眼中骨肉犹行路,况彼乡邻肯相顾。

徬徨悽楚只天知,嘿嘿更无人可诉。

一朝乞得斗升归,济急庶以全烧眉。

不道抵家日将暮,夫命已逐残云飞。

躄地号天几绝气,祭毕随将死相继。

谁知村落妇人心,有此堂堂真节义。

老夫闻此十馀年,每叹丈夫多不如。

芳名未免久湮没,春秋大笔何人书。

君不见豪儿剥民恣封殖,输谷公门仅千石。

如何反得义民名,华表旌门炫金璧。

形式: 古风

为周德元题陈如隐画梅

若人情气蟠胸次,素与梅花共心事。

苟托松滋与管城,写出孤山早春意。

不知前代有华光,自许今人无第二。

千花万蕊信心手,妙处不缘香色泥。

君不见逋仙宅畔一枝开,雪凛风寒见高致。

谁知清晓角一声,已酝商家鼎中味。

形式: 古风

题印上人所藏赵子昂杨廉夫二公墨迹卷

马鞍之山殊峭拔,秀丽苍然压吴浙。

暮霭朝岚耸画屏,古桧长松挺高节。

岂无超然出尘土,托迹幽深守孤洁。

林泉赖此增光辉,不负清风与明月。

吁嗟世变罹兵戈,一时盛事随消歇。

蒿莱满眼锁寒烟,牛羊就牧狐狸穴。

见山有院人不知,一记惟存赵松雪。

孟张属和久寂寥,脍炙幸闻仙伯铁。

二公自是文场豪,墨妙词锋总奇绝。

月潭何处得此卷,宝爱深逾古环玦。

老夫为尔赋长歌,待补山中名胜缺。

只疑二老冥冥中,抚掌相看笑粗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