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五首(其四)

湘水吊灵妃,斑竹为情绪。

汉水访游女,解佩欲谁与。

同心不可见,异路空延伫。

浦上青枫林,津傍白沙渚。

行吟至落日,坐望秖愁予。

神物亦岂孤,佳期竟何许。

形式: 古风 押[语]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属于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七言绝句。从鉴赏角度来看,诗歌充满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失去爱情的哀愁。

首先,"湘水吊灵妃,斑竹为情绪"两句,以湘江水边的斑斓竹子来比喻诗人复杂的情感。"灵妃"可能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女或者美丽的女性形象,而"斑竹"则象征着纷扰和深沉的情绪。

接着,"汉水访游女,解佩欲谁与",诗人在汉江之滨寻觅那位已经不再身边的女子。"解佩"可能是因为心中的哀伤而解下佩饰,表达了对逝去美好的留恋和对未来的迷茫。

第三第四句"同心不可见,异路空延伫"表明了诗人与所思念之人的心意相通却又无法实现,两个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只能在空旷的时间里静坐沉思。

以下几句"浦上青枫林,津傍白沙渚。行吟至落日,坐望秖愁予"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在河岸边的景象。绿意盎然的枫树和洁白的沙滩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又寂寞的画面。诗人行走吟咏直至日落,坐着凝望心中积累的情愁。

最后两句"神物亦岂孤,佳期竟何许",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命运的无奈。即便是神仙般的存在也难免孤独,而那些美好的时刻究竟在哪里寻找,这种深层次的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诗充满了哲理与沉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多重意象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于失去的爱情和逝去美好的深刻怀念,以及对未来不可预知命运的无力感。

收录诗词(219)

张九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名博物,汉族。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字:子寿
  • 籍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
  • 生卒年:678-740

相关古诗词

杂诗五首(其五)

木直几自寇,石坚亦他攻。

何言为用薄,而与火膏同。

物类有固然,谁能取径通。

纤纤良田草,靡靡唯从风。

日夜沐甘泽,春秋等芳丛。

生性苟不夭,香臭谁为中。

道家贵至柔,儒生何固穷。

终始行一意,无乃过愚公。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江上遇疾风

疾风江上起,鼓怒扬烟埃。

白昼晦如夕,洪涛声若雷。

投林鸟铩羽,入浦鱼曝鳃。

瓦飞屋且发,帆快樯已摧。

不知天地气,何为此喧豗。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初发道中赠王司马兼寄诸公

昔岁尝陈力,中年退屏居。

承颜方弄鸟,放性或观鱼。

曾是安疵拙,诚非议卷舒。

林园事益简,烟月赏恒馀。

不意栖愚谷,无阶奉诏书。

湛恩均大造,弱植愧空虚。

肃命趋仙阙,侨装抚传车。

念行开祖帐,怜别降题舆。

谁谓风期许,叨延礼数殊。

义沾投分末,情及解携初。

追饯扶江介,光辉烛里闾。

子云应寂寞,公叔为吹嘘。

景物春来异,音容日向疏。

川原行稍稳,钟鼓听犹徐。

林隔王公舆,云迷班氏庐。

恋亲唯委咽,思德更踌躇。

徇义当由此,怀安乃阙如。

愿酬明主惠,行矣岂徒欤。

形式: 排律

巫山高

巫山与天近,烟景长青荧。

此中楚王梦,梦得神女灵。

神女去已久,云雨空冥冥。

唯有巴猿啸,哀音不可听。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