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五位君臣颂(其五)》由唐代僧人良价所作,以禅宗思想为底蕴,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修行智慧。
“兼中到,不落有无谁敢和。” 这句诗开篇即点明了禅宗追求的境界——“兼中”,即超越了有与无的二元对立,达到了一种既非有也非无的中道状态。这种境界是难以被言语所完全表达的,因此“不落有无谁敢和”,意指这种境界难以与世俗的观念相融合,只有真正领悟并实践禅宗精髓的人才能理解。
“人人尽欲出常流,折合还归炭里坐。” 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修行的过程与最终目标。"人人尽欲出常流" 暗示了人们普遍渴望超越平凡的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解脱与提升。然而,“折合还归炭里坐” 则揭示了修行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经历艰难困苦,甚至在看似退步或失败的状态下,通过内心的磨砺与反省,最终达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这里的“炭里坐”可能象征着修行过程中的艰苦与考验,以及最终在心灵深处的宁静与觉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了禅宗修行的核心理念——超越世俗的束缚,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与实践,最终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